【#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要学会学习,先学会思考(整理精校版)》,欢迎阅读!
要学会学习,先学会思考
学法指导 1105 16:58
::
要学会学习,先学会思考 2015届高考模拟.9.14
我们的文化所认同的读书之人——是能够刻苦苦读的求学者。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有其精辟的总结,总结出了好些至理名言,今天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依然用其教导着激励着我们,这些理论让我们世代享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晋代车胤的囊萤,晋代孙康的映雪,东汉孙敬的悬梁,战国苏秦的刺股。家长、学校、社会都认同这样的道理,他们都用这样的哲理名言训导,都用这样的典范同化,于是学生们也就认定这个理是绝对的真理,不容质疑,一头扎到书堆里去,起早贪黑,秉烛耕耘,成了最辛苦的人群,哪里顾得上寓教于乐,哪里寻得着童年的快乐天真。
这样苦读的结果怎样呢?当然成效显著。苦读造就了高分学生,苦读造就了名校学子。家长喜露笑容,学校引以为荣。有句不好听的俗语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等走出社会有所作为者少之又少。有所作为取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取决于有没有思考的习惯,能不能想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只知苦读,学习再学习,哪里舍得花时间去思考,又怎能培养出主动思考的习惯。我们也思考,我们只思考这道题提出了什么问题,给出了什么条件,我们从这个已知条件总能想出问题的答案。社会、生活是这样一个解题的过程吗?难怪我们中国从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之一,一坠成为发展中国家,难怪我们的科技创新总是很少,难怪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却没有拿过诺贝尔奖的,难怪我们的儿童在各种考试竞赛中频频捧回奖杯。这正印证了一个词“文弱书生”,一个书生有些文气是应该的,但在这里我总觉得这个“文”粘有贬义,让人感到了书生的刻板,让人感到了书生那股文绉绉酸溜溜的气息。书生用一“弱”字来修饰我觉得也是对的,书生应该是文质彬彬的瘦弱的小白脸,不仅身体不够彪悍,做起事来也缺少胆魄,没有力量。所以说书生不会有大作为,我们中国各行各业的重任都由这些书生担当着,我们又怎么能寄托于一个惊天动地的厚望呢?不出大人才,不出大成果,只会出“大学者”,也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
成就事业当然也是需要学习知识的,但所学知识往往又反过来束缚了人的思维,成为灵活思维的阻力。于是在社会中涌现出了不少没有知识而有大作为者。那么这一对矛盾怎样才能解决呢?只有改变我们的育才观,要让学生先学会思考,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后勤学苦练。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养成习惯,就必须进一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完成任务的机会,进一步减少教师的大包大揽,应改教师“导”的作用为“助”的作用,不能总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听说过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老师到美国课堂上去听课,奇怪的是教室里边只坐着一位老师,学生都到哪里去了,到图书馆去学习了,快下课了才有一位学生跑进来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这就是他们的课堂,他们的老师仅仅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帮助,而不是传授。只有养成了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才能更高效地学习,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老师们常会用“死学”来评价他的学生,我想活学与死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积极主动思考。
学习的目标是运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解答试题得高分。我们的学生思考解答习题的习惯是有的,积极主动思考应对社会现实问题的习惯是欠缺的,我们不应将这二者割裂,甚至我们更需要后者。所以我们的学生学习不应只有一条途径——教室里听课,应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应成为主要途径,当然这正体现了思考中学习。爱迪生、达尔文、袁隆平等无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做出令人敬仰的成果。历史上我们有过知识青年再下乡活动,现在谈起一片埋怨声,不让人们学习却让人们到农村、到工厂进行锻炼。其实这一件事也并非全是错误的,这种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对的,只是太极端了。儒家为人讲求中庸,中庸有中正意,中正应有恰到好处意,我们不可非左即右,总走极端,我们应守其中庸,做到恰巧,当然这个恰当之点需要我们全民去探寻。我们今天教学上有其实验课,有其探究法,正试图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解决这一矛盾,但实际教学中落实的不够好,往往只是形式,虚有其名。
我们的民族将书本死知识等同于才能,过分地强调“死知识”,实属一大错误。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应让学生先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思考习题为思考社会,变学校高分的“学才”为社会高能的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bb8b0b1ed9ad51f01df2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