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2022-08-25 03:07:3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欢迎阅读!
鉴赏,公式,万能,诗歌,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

法,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2、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再作用分析

3、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4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5、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6、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7、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8、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角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

1.本诗在表达感情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某修辞手法 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相识”“欲别”等一修辞(表现)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系离情。 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术语+诗句内容, 达了诗人…的情感。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



赏析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四五声。 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



2诗的第X/X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上亭的深情。



运用了什么表现(修感。 达情感 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



辞)手法?有何作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用?试结合全诗作体分析。 简要赏析。

1.这首诗的细节描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

写很成功,试结合诗(细节描写、白描、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张籍 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 句作简要简要析。 正面与侧面描写;景托了诗人…的感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 2.这首诗在景物描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意万重。 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 写上有何特色和作虑动静、虚实、上下、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 用? 远近、高低等顺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又开封。 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

3.这首诗在描写方序); 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


面有何特色?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的感情。 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情。 说; 【公式】同上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③再作用分析 描写的成功之处。

1.诗歌在抒情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 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上有何特点?请结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李商隐 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合诗句作简要赏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助对“青苔”、“红树”以及析。 是间抒,则再确定具显得…(用术语) 敌素秋。 “雨”景、“月”色的描写,2.这首诗诗人是怎体又是哪一种;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样抒发感情的?请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月中愁。 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结合诗句作简要赏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析。 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秋天的代称。 的情感。 3X句值得玩味,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析。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请从情与景的角度方式的作用,要用到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术语,如含蓄蕴藉、简要分析。

淋漓尽致等。

1.本诗表达了诗人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咏怀古迹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怎样的思想感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杜甫 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情? 诗还是哀诗; 感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2.这首诗的主旨是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尚有村。 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什么? 析乐或哀的原因; 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向黄昏。 情是什么。 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词) 月夜魂。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析。 曲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①弄清品评的角度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子夜吴歌 · 秋歌李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这首诗的评价?为(内容形式?整体局具体分析) 长安一片月, 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什么?请结合诗句部?表现手法?)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万户捣衣声。 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说说你的理由。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句具体分析) 秋风吹不尽, 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

价;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总是玉关情。 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③研读诗作,形成自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何日平胡虏, 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己的看法; 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良人罢远征。 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析你观点的依据。 或意境。 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说法?请说说理由 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效果或作用。 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1.这两首诗都写到①先明确比较角度,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

了…,各有什么寓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孔平仲 意? 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2.这两首诗表达的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谷登场。 思想感情有何异研究;③最后指明用)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同? 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卧斜阳。 3.这两首诗分别采的作用。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 用了什么表现方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李纲 法?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一:(1)这首诗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 之情。(1分)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举例分析。(2分) 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5.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7、作者在诗歌的三、四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1)1分)依恋(留恋)

(2) 2分)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1分)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


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语句阐释1) 3.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4.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作者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易位,借柳条、藤蔓、黄莺对诗人的留恋表达自己的感情。

6: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1)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1) 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7:采用拟人的手法,(1)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1)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1)二: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3)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依依不舍(或留恋) 的心情。(2分) 4)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2分)

答: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赏析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所用的拟人化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2]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3]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2]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试题:(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二:①“低徊”一词描绘出了“晚云”怎样的情状? 答: 暮云低垂,雨意浓重。

②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是怎样的? 答:朦胧、悠远,开阔、奇幻。 ③若说这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地说明诗人心情变化的情况: 答: 诗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图示来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开朗。

翻译: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 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发现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蜿蜒,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赏析:此诗表达了萧散恬淡的心绪。诗写泛舟江上所见景物。写了秋阴,写了云、雨,写了青山和远处映影影绰绰的风帆,都是很开阔、很宏大的物像,然而,整首诗造成的艺术境界却不是雄健豪迈,而是空明幽淡,其关键便在一个“远”字。诗人摄取了各种远景构成他的画面。 首句令人想见雨过天晴,阴云半开,一抹蓝天已带上了晚霞的辉光,给人一种悠远的感受。次句则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了。“低徊”本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静中有动。诗人在这两句中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景物的描写,低徊容与,悠然静穆,所以幽远淡雅便成了这幅画的基调。

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不仅有景,而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意,蕴深邃的哲理于寻常景物之中,启人遐思,耐人寻味。这里青山的回环曲折,帆景的时隐时现,也都构成了淡远的画面,与上面两句浑然一体,融汇无间。 赏析二: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 赞:“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此诗就是他在秋 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 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 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 “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 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

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 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 证法的思理取胜。

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 联想到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b24167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