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元评价促进农村学校师生共成长》,欢迎阅读!
多元评价促进农村学校师生共成长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学生有一半是本地农村学生,另一半是外来务工子女。相对而言,他们习惯较差,普遍比较自卑。面对我校现状,我们制定了“学校+年级”特色评价方案。
年级层面:在区教研室引领、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参与的自我规划模式下,各个年级都制定了多元评价计划,并确定了各年级的训练重点。为了形成合力,我校给专业教师也进行了培训,美术课老师会随时纠正学生的执笔姿势、坐姿;音乐课老师也会训练学生站姿、拿书姿势;科学课上老师也会指导孩子大声朗读、发音准确。课下很多科任教师也会和班主任进行交流,真正实现学科合力。
学校层面:我校因地制宜,校门口因村庄拆迁空出来了一大块空地,于是我校制定了以“风筝”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美术、手工、体能、协调能力、团队能力做综合性评价,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以活动促发展,让多元评价成为学习的乐趣
多元评价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乐趣。一位心理学家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层都具有得到别人赏识和表扬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评价氛围。为此,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举行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每年的读书节、风筝节、小手测校园、口语之星、书写标兵等,让奖项扩大化,让更多的同学获奖;并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每月末都会统一发奖,鼓励获奖学生,满足他们的优越心理;并且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促使未获奖学生共同进步。
三、突出特色,让孩子们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
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有可能溅起一片涟漪。学生兴趣、特长和闪光点是他们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音乐、绘画、书法、体育、读书、朗诵、写作等等,而特长则指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较所特别擅长的技能。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学生的特长,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自信心,这对激发学生充分发扬长处、及时改正缺点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种认识,我们一方面通过家访和学生座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强项,另一方面就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发光发亮。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单项奖活动,如风筝放飞能力、艺术节之星、运动健将等多项评比活动,对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取得的哪怕是一点成绩或进步都给予充分、公开的肯定、表扬,并及时记入《评价手册》,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及正确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巩固和发展。
四、转变教师观念,是顺利进行多元评价的保障
多元评价,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老师们一定要从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为此,我校几年来一直在坚持更新教学观念的理论培训,使老师们了解到,课堂中没有坏学生,只有不会评价或者说是单一评价的老师;让老师们清楚,多元评价是以促进和保障教育创新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评价方式。所以,我们应该把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现在的教育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改变为创设适合儿童的教育。要做好以上这一切并产生效果,有一个前提,那就
是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针对我校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大部分学生为农村的孩子,我们的多元评价还建立了家校共育的模式,通过电话家访、微信沟通等形式,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些孩子能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关心家人,同时又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自立的能力,我们就专门在各年级建立了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评价的表彰机制,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学生成才先成人。
五、多元评价,小荷初露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经过我校实行多元评价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最突出的就是每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腰杆更直了,更自信了。从学习态度上、生活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天干干净净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懂礼仪、有好习惯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天能主动预习复习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天坚持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自尊、自立、自信的孩子越来越多……
多元评价让他们更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有优势、在什么地方有不足,更能让他们找到努力方向,更有了相信自己的勇气。而这些特质,反过来又反馈在笔试成绩中,这几年来,我校毕生成绩的优秀率一直稳中有升。 参考文献
[1]《中国新教育风暴》。 [2]《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3]《教育与幸福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afd838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