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讨厌的勇气读后感》,欢迎阅读!
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边读边思考,感觉阿德勒心理学真的很有新意,视角很独特。
比方他否认心理创伤,说“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是啊,总去寻找原因,认为正因为之前如何现在才会怎样,对于人的成长真的少了些积极的因素而多了宿命的色彩。过去发生的一切,肯定会有影响,可是自己如何去看待,赋予它什么意义,却可以成为由此改变的宏大动力,我觉得非常有积极意义。尤其我们回忆过去,既然已经发生不能改变,就要赋予它积极的意义,作为珍惜现在、改变现在的动力。
再接着读,就受到宏大的冲击,阿德勒心理学否认寻求他人的认可!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我是学社会学的,人是社会人,是镜中我,是通过别人对我们的反响来调整、标准和完善自己的。可是现在要我们不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是不是矫枉过正,走入另一个极端了呢?我和书中的青年一样觉得不顾别人的感受而我行我素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再往下读,读到人生课题这一章节,我慢慢觉得被说中了自己的要害。
我就是那个很容易课题混淆的人,我是如此在乎别人的感受,别人的一句轻描淡写的评价都让我深感不安,为了让别人满意,为了维持一派和谐,甚至会委屈求全。我把本属于别人的课题强加在自己身上,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不是牺牲,而是对自己的执着。
如书中所说“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哪怕竭尽全力迎合别人也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对自己的执着。”另一方面,我也不自觉地
对别人的课题从“为你着想”的角度去横加干预,引发了权力之争。
所以,当我知道了课题别离这个命题之后,当我不开心,为一些关系纠结痛苦的时候,我愿意冷静下来划一划界限,是不是太期待别人的认可了?那可是别人的课题。是不是对他人进展了干预?那可不是我的课题。
这样去想,心绪会平和很多,当不那么执着于自己,更关心他人之后,我发现别离的效果并没有使得人际间隔拉远,反而多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正如书中所说:“课题别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课题别离是人际关系的入口”。课题别离、划界限真的需要好好思考和实践。
阿德勒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表达在对他人有奉献,我觉得非常积极。一开始我觉得阿德勒的心理学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抚慰,是精神胜利法,但是读到自我接纳、信赖他人、他者奉献时,我看到他实际上非常积极地指向了外部,不是寻求自我的回报。幸福就是奉献感,人生就是连续的刹那,在于每一个此时此刻,过好每一个当下,走着走着自然而然就走到了自己人生的高处。
最后,以书里的句子作为完毕。“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承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766a48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