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中国艺术的发展精品合集》,欢迎阅读!
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中国艺术的发展
学号:10908M1010 姓名:潘帅
摘要: 本文认为,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认真分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的特色发展及所起到的指导作用,从而得出只有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实践能力;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文艺观念进行梳理和整合;继承并弘扬一切有价值的文论资源与传统;确立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范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中国特色 中国艺术 继承 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标志和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真理又是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不断地承接和吸纳人类一切思想智慧的先进成果,进行综合创新的成果,而从始至终都保持并发扬着开放的姿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实质上是宏观文艺学或战略文艺学,本质上侧重于研究和探讨文艺的大道理的,而这些大道理并不空泛、虚脱和古板。它不仅同小道理相连,而且也是从文艺多视域和个层面所包含的小道理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自觉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文论思想的主导地位,通过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要注意发展健康的、清新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以满足人民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概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概论,也不是某一阶级的文学思想,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人类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进行理论提升后形成的觉有规律性的和具有强烈实践意义的艺术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观。马恩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以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包括古希腊神话与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莎士比亚的剧作、哥德以及巴尔扎克等著名作家创作的文学艺术的精华为理论的依据,创立了以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为核心,以真实性、倾向性和典型性为理论支柱,包括文艺美学、文艺的本质和特征、文艺的社会作用、艺术生产、文艺的创作规律、文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等一系列有关文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 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的形成在政治上与中国的社会激烈动荡程度及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密切关系;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紧密相关,其特色也与中国学人当年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追求,以及由此展开的异界视野和选取角度有重要关系;在实践上始终伴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变迁,伴随着共产党人对现实的判断和未来的想象,伴随着在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激进之间的痛苦挣扎。
早期萌芽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密切联系,阐明了文学的上层建筑性质,提出了“精神现象是物质的反应”的观点,并指出文学与生活之中的 反应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李大钊的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较早体
现,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文艺的”大众化“问题被突出出来,在经过三个阶段后得以确立:陈独秀首次提出文学的大众化方向;左联时期瞿秋白对大众文艺的指导;第三则是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确立了中国新文学大众化的方向。
20世纪20-40年代的探索时期 受地缘政治和留学背景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要通过东瀛日本的中转传入中国。而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迫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有选择性和有倾向性的介绍和引进,从国内实际出发有目的的介绍文艺思潮,从而形成指导和规范中国艺术实践的四大问题:一是文学的阶级性问题,二是文艺的大众化问题,三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四是现实主义的问题。
中国现代民族的建立实在反封反帝的战争中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是应中国革命的实际而扩大展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靠拢显示斗争的实用主义的一面,也表现出了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本土化特色,表现2个方面:一是五四时代文艺精神的顽强探索,二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前者的代表胡风,他的理论思想建立在中国文艺的基础上,走出了理论界先前介绍引进的层次,开始创造性的筹划理论体系。毛泽东理论思想的成熟时期,是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一个自觉的本土化的建设时期,也同时是它成为垄断性文艺意识形态的滥觞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的徘徊时期
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一直是在压抑与反压抑,扭曲与纠正,潜伏与争论中曲折发展的。50年代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教条主义、机械主义和庸俗社会学式的理解,导致了人物思想与形象的分离,人物个性生命的缺乏,英雄人物的脸谱化等创作倾向,使得50年代的文学创作实践呈现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病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受到极大的侵害。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国内经济进入了全面调整,相应的文艺理论上的一些问题也获得了一次调整与讨论的机会,但这次文艺界的调整总的来说实在相当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的,实在不触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基本原则,不触动“重大题材”的前提下做出的极为“温和”的调整。但是,题材的多样化、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中间人物的艺术价值,现实生活的各种矛盾等还是勾画出了一条努力追寻真正现实主义的路。
20世纪80年代后的突破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入了开阔的发展视野,终止了“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重提“双百”方针,重视艺术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文艺思想的解放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认识而发生,胡风关于“人格力量”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论述,钱谷融的“人学”思想,以及邵荃麟的“中间人物论”和“现实主义的深化”论重新被提起,被阐述。这些讨论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与中国革命、意识形态建设和现代进程纠缠在一起,随着80年代之后理论界对西方的重新开放,新的结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精神分析学说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互交织,使中国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的状态。 三、 继承、弘扬与综合、创新
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解与分析,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的研究,应尽可能的做到如下几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对文论的实证研究,我国艺术理论界长期存在着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0d75b8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