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讲解

2022-08-27 13:0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讲解》,欢迎阅读!
上册,课文,人教,讲解,语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讲解

这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作者童年的一件事情,将解决个别问题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对学生来说有启发意义。文章难度不大,学生自读应能解决,教师可在如下方面做出提醒:

其一,要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与《植树的牧羊人》不同,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完整的事情,主要故事情节之间是前后相承的有机整体,因而有起因,有经过,有发展,有高潮,更有结局。为了保证叙事的主干清晰有致,且血肉丰满,作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借助时空转换,呈现事情的不同阶段性;设置伏笔(小时候体弱的现状、杰里看起来很担心等)和悬念(渲染“我”在攀爬途中的紧张心理;爸爸很粗壮,爬不上来,那他怎么帮“我”脱险呢?),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人物处境、解决关切的心理;着重描绘了“我”初爬时和爬到岩脊上再也不敢前进时的心理,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其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又是回忆自己的往事,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真实而细腻。这一方面体现了事情的刻骨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善于体察自己的内心。文章心理描写的真实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式地体验文中“我”的心理,从而能产生同情共感,由此也更能领会爸爸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来策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其三,把握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则将个人经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经验这是由实到虚,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模式。许多文章和诗歌都采用这种写法,只是表现不同。比如《春》先描写春的实景,最后以三个比喻结尾,描写春的气质,这是由实到虚;再如《散步》,先叙事,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写中间的分歧,写分歧的解决,最后将实写的背负亲人,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由学生参考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完成。教师可提供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画出标志时空转换的语句,理清故事情节)作为支撑,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阅读中的难点组织讨论。

(2)可以将复述作为阅读学习的主活动。复述的角度不妨多样,可以从情节结构角度,按照“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方式,也可以依照内容,按“冒险—入险—脱险”的方式进行情节梳理。

(3)将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借助默读,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借助朗读,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我”在悬崖上的心理感受,把握前后心理的变化。

(4)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涵,并能将这种“目标分解”的做法应用于实践中。但要注意,只关注眼前一小步的策略,适用于因目标过远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的场合,不要将其适用场合泛化。

(5)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并联系学过的课文,深入认识这种写作思路。

(6)课文中有些不太积极的方面,教师要注意正面做出引导。一是爬悬崖是个危险事情,要告诉学生不要模仿;二是五个小孩子抛下“我”径自离开,是很不友好的表现,也要对学生有所提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4ff7a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