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文化

2022-10-10 17:5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阳节文化》,欢迎阅读!
重阳节,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节。因古老的《易经》中阴数,把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1700多年前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另外,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在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立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糕是一种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枣、银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咸的,讲究的还要做成九层,再在上面做两只小羊,以谐()之音

重阳吃蟹也是人们又一习俗。秋风一刮,螃蟹膏黄肉厚,正可一饱口福。而今重阳节已与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久久长寿之意,又因九为阳之极,象征长寿,因此重阳节又被定为老人节有的地方还有重阳祭祀的习俗,如胶东祭财神,长岛祭祖,各行业祭祀行业神等。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重阳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宋代词人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云: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一字定了,淋漓尽地抒重阳孤独人赏凉心情。

毛泽东咏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中充满雄视千古的豪迈情怀,成为不朽佳作。古往今来灿若星的咏菊诗篇为重阳佳节增添了绚烂的文学韵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17c01cfad6195f312ba6e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