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彩人物画的创作

2022-04-24 14:3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水彩人物画的创作 》,欢迎阅读!
人物画,水彩,创作
试论水彩人物画的创作

作者: 吴祥丽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6



吴祥丽

(浙江省湖州市文化馆,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每位画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创作语言和创作题材,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现手段演绎着各自的美好心灵画卷。在水彩画的创作中,按照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彩风景、水彩静物、水彩人物三种。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水彩人物画的创作。

关键词:水彩画;中国文化;神韵;气韵;写生

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4902

在各艺术门类的创作中,对人的描绘可以追溯到史前,因此,在艺术创作中,人是永恒的话题。自然产生人类,人创造绘画,这种产生和创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规律。而研究人物画的创作,离不开本民族的人文哲学思想。脱离自然本性及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族人文哲学理念而谈论中国人的绘画是不理智的。

一、深入生活并通过大量写生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一)真诚的体验是审美能力养成的前提

艺术来源于生活,特别是人物画的创作更注重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经验。因此,定期的采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创作的题材涉及少数民族,则需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的精神,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耐心细致的考察和体验。比如,针对藏族题材的考察,我们多次深入青藏、甘藏、川藏等地进行长时间的考察,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走进这个神秘纯洁的民族的生活,接近他们内心的世界。我们与他们同吃住,一起转经、一切转绕坛城、一起转绕佛塔、一起祈祷、一起唱诵“二十一度母赞”、“六字大明咒”,如他们一样“五体投地”虔诚礼拜,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道德观念等,从而丰富我们的创作内涵,令作品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大量的写生是绘画能力提高的必然途径

由于水彩画材料的简便性,写生成为水彩画家搜集素材、观察生活、提升技能、触发灵感的重要训练手段,很多时候,写生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此类作品较其他创作方式更贴近生活,更灵动自然,更真诚朴实。因此,写生是水彩画家终其一生不懈努力的工作

水彩人物的写生较风景写生更具难度,对大自然写生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只要身心准备好就可以随时动身外出写生。而人物写生涉及到模特的准备,生活中的人物写生多以身边的同事、朋友、家人为主要写生对象,时间基本控制在两小时内,画家和模特均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是在远途采风中写生,就需要邀请当地的群众作为模特,如果语言不通则要找“翻译”帮忙。当然,我们不会贸然地描绘一个人物,首先这人物要与画家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打动画家,同时画家对对象产生真诚的认知和感受,这样的作品即使只是写生,也必定是真实、感人、负有责任感的。


在采风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速写和色彩人物写生,对水彩人物创作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娴熟的写生技能势必会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鉴中国画的创作理念,达到中西文化的通融

水彩画传入中国后,由于它的材料特点更接近中国画,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中,赋予了水彩画艺术浓厚的东方韵味。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是必要的。

(一)让“色”与“心”达到完美的结合

中国人对“色”的研究由来已久。狭义的色是指色彩、颜色,《设色索论》中云:“五色原於五行,谓之正色,而五行相错虽以成者,谓之间色,皆天地自然之文章。”道家讲究五行,佛家则说“地、水、火、风四大”,无论是五行还是四大,都说明万事万物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

因此,古人研究色的运用,无不结合四季的变化,人物由年少到衰老的容颜的改变,心境随“五行、四大”无常轮转的细微变化,成为他们捕捉描绘的对象。

广义的“色”可以理解为“有形质的、能感触到的东西”,这是佛教对色的理解,同时佛家把属于精神领域的东西称为“心”。在艺术创作中,画家对这两种“色”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品质,显然,中国绘画就是致力于让“色”和“心”达到完美的结合。

水彩画与国画的媒介都是水,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讲为人处事之道,也是智者通达宇宙真理之道。水是色的载体,色是心的显现,色与心达到了相应,使艺术形象如行云流水般地流淌出来,此为佳作。

(二)注重人物“神”与“韵”的挖掘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智慧不可估量,人类具有最复杂的情感体验,其内心可以广博如宇宙,也会连一粒芥子也容不下。从某种角度讲,“人”这个话题是永远也说不完的。作为画家创作的对象,人具有无穷的表现空间。人每一刹那都会产生无数的念头,体验到无数的情感,每一个情感体验就是当下一个心理状态。而作为画家捕捉的就是人物当下的那一心念瞬间体现出的外在的形态。这形态恰恰是作品的灵魂,画之“神”、“韵”。因此,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绘画技能和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

自顾恺之以后,“神”被指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特色。他说“凡画,人最难”,说“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他强调传神很难,画之妙不在形体而在内在精神气质。

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生存背景下经历着自己的生命过程,或一帆风顺,或苦难,或平淡无奇。人只要还活着,就会有思想,有喜怒哀乐等诸多感受。每个人都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故事蜿蜒曲折,苦乐参半,这就是人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人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的人有不同的气质面貌。简单地说,只因“心”的不同,所以,造就出了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命运刻画出了不尽相同的气质和相貌,而这个“心”便是神之来处。

(三)潜心画面“气”与“韵”的营造

五代荆浩《笔法记》中云:“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行,备遗不

俗。”“气”与“韵”系画之魂。可见,对其领会与融通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尤为重要的,也


是衡量艺术作品的标杆之一。“神韵”是人物精神内涵的精彩表现,“气韵”则是画面整体节奏韵律的优美体现,同时也饱含着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流露出的情怀与灵动。

谢赫《论画六法》中云:“画有六法:自古画人,罕能兼之。”此话足已说明人物创作的难度。而作为六法第一的“气韵生动”则更难驾驭,“气韵”这个画之灵魂在作品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首先,要熟悉水彩画的材料特征,不同材质的水彩纸和水彩颜料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根据创作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彩纸和水彩颜料。其次,画家要具有娴熟的技巧和扎实的功底,确保自己对水、色、笔墨及造型有强大的控制力,进而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不失韵味。第三,做到“意在笔先”,在创作中,除了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外,还要对画面进行大胆的取舍概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把握大局,所谓“水未动,气先行”,心里的准备是不容忽视的。融合中国画“六法”之“气韵生动”则可赋予水彩画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彩画这门外来艺术的高度,同时提高画者自身境界的高度。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根植在中国的水彩画这个艺术门类如果脱离了中国这个文化背景,犹如植物脱离了土壤,必将干枯而丧失勃勃生机的存在。让文化浸润在人物水彩画的创作中,用情去田野采风,用心去感知生活,才能触及大自然的韵味,才能“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创作出“备遗不俗”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朱霞.水彩人物画的探讨[J.西北美术,19964.

2]杨竟成.中国水彩画人物创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娄底师专学报,20043.

3]彭一邶.水彩绘画的语言状态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

4]李海虹.当代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探研[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陈祥杰.浅谈水彩画创作的当代性[J.理论与创作,2006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f43f0f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