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山水册页鉴赏记

2022-07-15 04:00: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弘仁山水册页鉴赏记》,欢迎阅读!
弘仁,册页,鉴赏,山水
弘仁山水册页鉴赏记

作者:万君超

来源:《收藏/拍卖》 2013年第2



在清初四画僧中,我对弘仁(渐江)和石涛两家研究较多,也曾临摹过他们的作品。弘仁传世作品不多,今均收藏于海内外各博物馆,且多有著录。而近二十年来拍卖市场中的弘仁作品,十伪八九,而私人收藏更是百无一真。海内外研究弘仁的专著和论文,以及有关的图录,我大多阅读和过目过。尤其是已故汪世清先生的专著和论文对我影响颇深,堪称当今“弘仁研究第一人”。

每当我凡闻见或已知有公私收藏的弘仁之画,不论真伪,必尽可能设法前往一观。我在2005 年年底到景德镇旅游,曾特地乘长途客车数小时去婺源,就是为了看婺源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弘仁《黄山图》大轴(无名款和印章,仅有“辛丑”二字)。虽后来无缘鉴赏到此画,但却在山水田园之间看到了弘仁作品中的草亭、枯树、屋舍和荒寺等“实物”,可知其作品中之物似有出处。而忆及三十年前,我在常州天宁寺的镇江博物馆收藏明清书画展中第一次见到了弘仁画作,今再回想犹如昨日一般,而两鬓已星星也。

我近日鉴赏到弘仁山水册页八开,墨笔,纸本,画心纵18 厘米,横27 厘米左右,每页均为纵25.5厘米,横30.5 厘米。米黄绫旧裱,但有些已有脱落。画页上稍有些黄斑霉点,纸、墨、印、绫等似非近百年之物。八开所画皆为倪云林风格的山水或窠木竹石。在一页左上有颜体行书题跋云:“庚子腊月客于吴门,写此小册以破岑寂。弘仁。”下钤白文小印“弘仁”。图右下角钤圆形朱文小印“弘仁”。八开册页中或钤“弘仁”(白),或钤“弘仁”(朱),或两印均钤。另还有两张空白原裱册页,故共计十开。十开上均无古今鉴藏印。此十开册页原为北方某大鉴藏家(上世纪60 年代初逝世)旧藏,是“文革”劫余之物。此公旧藏书画皆为博物馆级之物,有些属于“国宝”级文物。堪称一代书画鉴赏“巨眼”,当年曾重金购藏一幅绢本王蒙山水巨轴(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名噪南北。可惜其无藏品著录传世,生前曾想将平生鉴赏过的古书画编撰为《画鉴》一书,但因遽然辞世而未成。

此八开弘仁山水,应非真迹。虽然有些笔墨颇为神似弘仁,但仍显得与弘仁真迹相去甚远,最多也就是“高仿”之作而已。弘仁的生平比较清晰,并不十分复杂,海内外学者已对之钩稽完毕,现今无过多争议。从“庚子腊月客于吴门”题跋文字,即可鉴别真伪。“庚子腊月”即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此年弘仁五十一岁;三年之后(1664 1 月)圆寂于安徽歙县南部西干山的五明寺。庚子腊冬,弘仁一直驻锡于五明寺,从未离开过该寺而去过吴门(苏州地区)。故此题跋中的“客于吴门”与史实不符。从上海博物馆藏《林泉出山图》轴(署年“庚子腊”)、浙江博物馆藏《枯木竹石图》轴(署年“庚子腊”)上的题跋均可佐证。弘仁一生曾到过武夷山、扬州、金陵、杭州、庐山等地,却唯独没有到过吴门(苏州)一带。此或是伪赝和摹学者不知弘仁此年的行迹,或是故意留下的“暗门活口”,而让鉴者自鉴。黄宾虹先生在鉴定弘仁作品真伪时尝云:“真者墨法滋润,伪者枯燥;题字以颜鲁公法为真,倪云林体即伪。”此非公认定谳之论,乃一家私见也。

黄翁以颜、倪书体来鉴别弘仁作品真伪,有失偏颇。其实,弘仁书法颜、倪两家均有,只是颜体相对倪体稍多些而已。虽然伪赝弘仁作品中,倪体多于颜体;但不能反证:弘仁作品中凡写倪体书法皆伪,此似有刻舟求剑之弊。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幽亭秀木图》(有江注题诗)上,就是倪体书法,但绝对是真迹。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既然非弘仁真迹,那是否可予以大致上的断代?从十开册页的笔墨、纸缣、印色和装裱的“老化系数”目鉴,可排除是近百年左右之物。它的装裱用绫原或为白色,因年代久远已变为浅黄色。每页四周的正反面边沿上均镶嵌一条浅咖啡色的边纸,可见工艺较为考究,或许是


“苏州工”或“扬州工”的装裱风格。以我的拙眼:此册页的年代上限可到清代乾隆朝晚期或嘉庆朝,下限可到清末民初。此册页未见古今著录,或有可能是“吴门人”之作。

在传世的中国古书画中,伪赝之作远多于真迹。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鉴赏常识。但古书画的伪赝或高仿之作,是否就均无任何价值?当然不是。晚明鉴藏家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中云:“临本伪书画亦有不可尽弃者,大都气韵神采虽远不逮古人,而布置脉理自有可寻者,在善学者融会而领之耳。吾闻煅者,炉迸金流,则撮合沙土,不听失去龠合,翼以此淘炼,或可复睹完金也。今书、绘二事出古人手者,劫火销铄,仅存千百之什一,可不为迸炉惜此沙土哉。”乃真鉴赏家之言也。此八开册页虽非弘仁真迹,但曾经民国年间著名鉴藏大家赏玩,非寻常伪赝之作可比,故不可等闲视之。

研究或鉴赏古书画,真伪不过是其中诸多内容之一而已。伪赝之作有时甚至比某些文献资料更具有信息价值。通过对伪赝作品的研究和鉴定,我们可以窥测到当时人对某个书画名家,某个书画流派,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认知程度?在没有博物馆和画册出版物的年代里,人们是如何来理解书画名家和书画史的。除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伪赝之作不论,某些临摹和高仿的书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一部没有人名的艺术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1f826c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b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