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师考试简答题》,欢迎阅读!
1、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2、如何对有规则游戏进行指导?结合某具体游戏谈一下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
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应注意以下祭奠1: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有事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示范,将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结果向幼儿逐一介绍清楚2:在幼儿独立开展的规则游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帮助幼儿遵守规则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4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 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幼儿家长学习、教育提供便利 4、简述幼儿教育原则中综合性原则应注意的事项
(1) 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一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爱。在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的事项有:
教师的素质很重要(2)因地制宜的使用综合性原则(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5、新时期幼儿园的双重任务的特点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6、教育的一般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①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反正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②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发展
③④⑤儿童的发展应该是有个性的发展 (3)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①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4)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7、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①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②各种活动必须由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8、“零岁神童”“神童方案”正确礼节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现象:、
(1)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
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由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
心发展规律
一味的追求某个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自然发育的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9、幼儿的德育的目标及其内容:
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有爱、勇敢、爱护动物、
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的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内容:(1)发展幼儿社会性。①培养幼儿爱的情感;②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③学习人际交往的机能和能力。(2)幼儿个性的发展 10、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权利;(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德智体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3)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4)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通过教育存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5)幼儿全面发展应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过程;(6)幼儿全面发展是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紧密联系的 11、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1)培养全面素质。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来看,其目标从以往的只重视只是的传授转向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使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得过去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心理素质;(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思维习惯。鼓励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为幼儿适应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打下基础;(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只是荆棘时代是以只是为资本、智商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
12、幼儿体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13、幼儿智育的内容: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求职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14、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
中班是幼儿园三年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中班幼儿一般指4~5岁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但是由于他们还不具备一定的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因此经常会发生争吵或者打闹。要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能力;(2)纠正幼儿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3)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4)开展活动区活动 15、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里品质:(1)有执着的事业心;(2)自信、自尊;(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16、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是教师这个群体当时十分特殊的一分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为:(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复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17、试述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促进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更好的相互作用的策略,就是让教师和有幼儿有更多的、有效的相互影响和沟通的办法,就是让教师“教”的更有效、让幼儿“学”的更好的办法。这些策略中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无论是直接的“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2)直接“教”是要注意的问题:①变单项的“教”为双项的交流;②变单一的语言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3 重视情感效应;4 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5 重视随机的“教”6 直接“教”和间接“教”相结合;(3)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1 与直接“教”的方式想结合2 正确的角色定位3 环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和个别差异
18、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部的各种物质的设备条件,即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健康性;(2)教育性;(3)活动性(4)丰富有序性(5)经济性
19、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重要的人的要素,在环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准备环境。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让环境蕴含目标②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③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有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2)控制环境,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以下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开展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3)调整环境。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对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还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
20、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坚持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必需坚持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21、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的率先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2)家庭交往的密切行;(3)家庭教育内同的丰富性和生活性;(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5)家庭教育的终身型:(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2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①社区环境的教育性;②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③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23、幼儿教师做家长工作的常用方法: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并使两者相互配合,从而有力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一般而言,幼儿教师做家长工作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口语大。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资讯、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等方法。(2)文字法;①问卷调查;②家园联系本;③宣传栏;(3)活动法,活动法是有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依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划分,活动法可以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 24、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1)集体活动。即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2)小组活动。幼儿园的小组活动可以使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可以使教师组织引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3)个别活动。可以是有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使幼儿自由、自发的活动
25、简述课程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来看,作用有:(1)鉴定作用,即检查或鉴定有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打到目标的程度;(2)诊断作用。即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先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3)改进作用,即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4)导向作用,评价所一句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知道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 26、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1)专门阻止的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活动与生活;(3)学习环境;(4)家园合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幼儿园教师要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的内容以及幼儿学习特点,合理灵活应用多种途径,发挥每种途经的优势
27: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游戏对有而认知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促进有位语言能力的发展。
28、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幼儿教育的正确途径与方法应该是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教育化。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如下:(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3)教师应掌握知道游戏的技能;(4)创设游戏角 29、幼儿游戏的内涵:(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30、分析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组织领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角色游戏,幼儿生动、创造性的展现现实生活。(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扮演角色的认识,儿童可以体会到这些角色的行为特点,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角色游戏活动中需要儿童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开展游戏,这都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良好时机;②岁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a、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重现那些愉快和温暖的经历;b、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也能宣泄一些消极情感;c、通过角色游戏儿童可以满足其控制环境的欲望。③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2)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①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②尊重儿童的意志;③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④根据儿童游戏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31、什么是结构游戏?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结构游戏时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教师在知道结构游戏应注意的事项:(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缴给收放材料的方法,扬长良好的整理习惯。 32、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向性;(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33、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包括: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的主要工作包括:(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34、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城战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1)影响幼儿的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5、通过学前儿童能够心理学的学习,渴望获得哪些收获: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得规律科学。….收获:(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基本知识。(2)培
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里的方法来(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相关知识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学习升造所必需的,而且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攀登学前教育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36、简述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1)心里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人脑客观现实的反映(3)认得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7、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这样特点是:(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38、学前儿童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主要特点表现在:(1)对事物的人是主要依赖于感知(2)表象活跃(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9、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4)自我意识的各方面发展(3岁后)(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①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岁年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间存在明显差异,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点;②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则呈明显地转折点,在5岁左右变化较大
4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年龄,也是儿童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有:(1)好学好问(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42、婴儿晚期儿童工作发展的规律:儿童身体的动作和手的动作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每个孩子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有:(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的、笼统的、弥散性的,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儿童
43、学前儿童主义发展的趋势:(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无疑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一注意的发生发展
44、注意对幼儿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幼儿活动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②注意可以使幼儿持续的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实现。(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注意与心理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对幼儿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②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③注意对幼儿坚持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45、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注意可以分为无疑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疑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具体分析如下:(1)幼儿的无疑注意占优势。无疑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表现在幼儿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其特点是有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但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处于初步的发展之中,而且幼儿有意注意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力主要还依赖于成人的组织与提醒。幼儿有意注意的产生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对话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上
46、可能引起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在幼儿期,幼儿的无疑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可能引起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有:(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3)无关刺激的干扰(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5)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47、幼儿观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期知觉的发展最终的变化是知觉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有相对稳定方向的过程,也是开始形成有意的、自觉意识的观察过程。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型、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强(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48、简述感觉和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2岁前的儿童依靠感知认识世界(3)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 总之儿童感知的发展不仅不对整个人是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意义。
49、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记忆在直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2)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意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都需要记忆(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的影响
50、科学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有耳机一保持的时间较短,记忆的正确性差,易发生遗忘,因此,帮助幼儿及时复习时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对于一些目标中要求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要帮助幼儿及时复习巩固(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付息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3)利用及已恢复而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及已恢复现象,即“回涨”现象。这就要求教育者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
51、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4~5岁儿童想象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有意成分,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4~5岁儿童想象的有意成分,表现在行动之前能够说出想做什么,行动能够按目的和计划进行。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尝尝边想、边说、边行动,想想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缺乏更好的阻止和联系
52、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幼儿时期是想象发展的活跃时期,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要注意:(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的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3: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54、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使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具体性(2)形象性(3)经验性(4)拟人性(5)表面性
55、幼儿语句结构变化的特点: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松散到准不严谨;聚集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56、语言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语言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发挥着作用,主要体现在:(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2)语言与幼儿的认识过程。(3)语言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57、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一下的发展阶段:(1)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1岁前)(2)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1~2岁)(3)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2~3岁)(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3岁以后) 58、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1)观察记录的项目(2)观察记录的内容①当时的环境,包括场所及人员②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及教师对孩子的注意程度③教师要求与否,是个别要求还是统一要求④幼儿对教师要求的反应⑤幼儿的整个行为过程⑥幼儿的活动结果或效果如何(3)评价 59、举例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2)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3)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度(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总之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与他们认识水平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 60、学前儿童疫情能力的发展和特点:(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岁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的(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61、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成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主要特点有:(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9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到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怂恿和卷入攻击性行为。
62、社会性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形势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场站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他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63、什么是动机?主要作用是什么: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这种内部过程经常通过外在行为或动反映出来,其主要作用:激活作用;指向作用;维持作用
63、幼儿的社会行动机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以幼儿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求职需要、社会赞许需要等、比如在幼儿园里,幼儿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有交往和归属的需要 65、什么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只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受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66、运动机能对幼儿身心放发展的重要性:(1)运动机能促进幼儿体格的健康发展。运动技能对于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使幼儿身体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技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与提高。运动机能的
形成过程对生理机能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运动机能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表现在(1)促进认知发展(2)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
67、幼儿形成的基本认知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初步掌握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探索。(2)幼儿能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3)咋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能根据物体的名称及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逐步过渡到会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匪类。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4)学会比较事物的不同点或物体间的差异(5)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能根据某些事物表象进行的初步猜想
68、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各种感知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教务、教学的一句。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感知的效果。感知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足够的强度,是幼儿能察觉到、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如教师说话声音不宜太大或太小,使每个幼儿都能听得到即可。要考虑只觉得选择性,提高感知速度。如对象与北京的差别越大。对象越易被感知。教师在上课、板书、制作挂图时都应遵循感知规律。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理解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幼儿的表象,丰富幼儿各反复面的生活经验,为历届打下基础,如组织幼儿参观、游览、扩大幼儿视野。 69、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取得最佳时机效果的条件:能否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取决于:(1)识记的目的性以及自觉程度(2)识记方法的运用程度(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4)识记材料的内容特性
70、什么是智育?智育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试述幼儿进行智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幼儿智育是个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智育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机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它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智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智育能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智育在幼儿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表现在:910胜利的发展和成熟,为智育提供了可能性(2)从幼儿只是发展的情况来看,助于。记忆。想象等都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抽象概括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多半是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发生的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对此。则需要成人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逐步的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促进智力发展。(3)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对幼儿进行智育
71、教师应帮助幼儿接受那些社会规范:教师应该帮助幼儿接受的社会规范有:积极、健全的自我意识;尊敬家人,待人热情礼貌;热爱老师和幼儿园,与同伴有爱互助;热爱大自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72、怎样促进幼儿社会规范的学习:要是幼儿接受社会规范,首先要让有而对这些规范有初步的认识,要想有而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进行有效地讲解和说服,适时的提出具体,合理且一致的行为要求。其次要引导幼儿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去反复实践和联系。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与积极的表扬和奖励,对其不i昂行为进行批评惩罚,强化其规范行为。另外,还应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树立良好榜样。尊重幼儿的感受,丰富其情绪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利用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其健康的情感
73、试述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社会规范可以同意其成员的行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保证社会的稳定有序。对于幼儿来说。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有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幼儿了解和接受了社会规范,就知道了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合法的、美的、善的,哪些行为是不正当的、非法的、丑的、恶的,从而自己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并且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20有助于有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尽管人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要在20岁左右,但早期的社会规范的学习仍是非常重要的,为以后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父母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则有利于孩子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3)有助于有而将来健全人格的构建。健全认购的构建是家庭、社会环境及自我教育等多方面因素长期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身终身修炼的课题。但在幼儿期接受相应的社会规范并时间这些规范行为,无疑为幼儿以后的健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4、为什么说美育具有社会性?没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没虽然了以离开某个或某些具体的欣赏者的感受而独立存在,但美离不开社会实践的主体——人,不能离开人类的社会。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他的社会功利性上。人类之所以需要美、追求美,就是因为他对自身游泳。当然,美的效用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适用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精神上。
75、什么是美育?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措施是:使幼儿形成美感的教育过程及美育,他是培养幼儿感受美、爱好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有而美感的形成,要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感知觉、表象、思维、情感等。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进行美育,可采取以下措施:(1)训练感知觉(2)丰富表象和联想(3)加深情感体验 76、如何促进家庭——幼儿园的迁移合作:(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3)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 77、如何做好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工作:(1)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3)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4)培养幼儿对小学的情感和入学的愿望(5)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6)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要紧密配合 78、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育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
79、家长怎样塑造孩子的自信心(1)做孩子的楷模(2)接纳孩子的挫败(3)了解孩子的争宠(4)真诚的,针对进步
的,具体的赞美(5)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 80、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1)不要过分保护(2)教孩子自理(3)让孩子分担家务 81、遇到有而紧张和沮丧的情况时,可采取的方法:(1)认真对待幼儿的紧张和沮丧,不能忽视,更不能嘲笑(2)在不强迫孩子情况下,耐心询问、仔细观察,分析引起孩子紧张沮丧的原因。(3)耐心听孩子的叙述,语序孩子的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4)给孩子提供安抚和支持,用拥抱和爱抚来缓解孩子的紧张和沮丧(5)尽可能减少引起孩子紧张和沮丧的情景(6)帮助有而建立良好的方式来应对不良事件,比如幽默、转移等。
82、解决幼儿任性的方法: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解决人性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使用的方法有:(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2)暂时回避和忽略,不被孩子的人性行为所操纵(3)理解和约束并存 83. 幼儿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1)生活卫生教育(2)安全教育(3)体育锻炼(4)心理卫生教育。 84. 85、 86、 87、 88、 89、 9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ebdf7f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