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形成因素》,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形成因素
作者:张浩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15期
摘 要: 作为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独特性、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民族地区寄宿制办学,不同因素在学校中相互影响和碰撞导致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密集式爆发。本论文从民族文化层面、心理健康层面、家庭教育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分析了校园暴力的成因。
关键词: 民族地区;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形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20-01 一、民族文化层面
民族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习惯等等,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差异万别。而民族文化差异和民族矛盾息息相关,民族文化背景和差异导致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产生。如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尊重便会引起隔阂、冲突,宗教信仰的排他性也会引起或加剧民族间的矛盾。而且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都包含了汉族等多种民族成分,民族文化之间交流较少;任课教师也都是汉族为主体的教师,大部分的特岗教师既没有在民族地区生活的经历,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缺乏认识;学校无论从教学语言、教学素材、内容等方面都采用汉族为主流的文化等等,众多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无可避免面对存在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与冲突等问题。若有学生对不同文化理解存在偏见、对立和歧视便会产生极度敏感、过度防卫的态度,内心冲突不断压抑,一旦爆发便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进而导致冲突的产生。鉴于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学校应加强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沟通与理解教育,如编写民族读本、开设校本教材或课程等等,避免学生出现对不同文化形成的歧视和偏见现象。 二、心理健康层面
民族地区学生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导致学生的焦虑、压力无从宣泄,或者单亲家庭、家暴、家族间纠纷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再加之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自我控制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缺乏,易产生暴力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纠正学生的消极心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及自身,有助于缓解人际冲突,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但是民族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缺乏。一方面,应试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重视;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基本没有,师资力量尚未得到解决,又何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导致了学生面对冲突时难以引导和控制自我行为,进而导致校园冲突、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产生。因此,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8bb26d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