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欢迎阅读!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姓名:班级:学号: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满足我们认识历史的需要。同时古典诗词中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古典诗词可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唐诗有了更好的理解。
首先先说一下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明人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是大体符合唐诗发展历程的。 从唐王朝建立到睿宗延和元年618712是初唐时期,这一段也可称作唐诗的徘徊时期。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 “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代表诗人及名句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卢照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盛唐为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此时唐诗达到了巅峰。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李白是唐帝国国势鼎盛时期的歌手,杜甫是唐帝国大厦倾覆之际的忧患之士。李白诗歌是青春的颂歌,杜甫诗歌是乱世之悲歌。李白诗歌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
中唐是指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自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是为晚唐。此期唐朝国势衰微动乱,诗有深沉的感伤情调,向著华艳纤巧的方向发展。这时期的杰出诗人有杜牧和李商隐。唐末五代,政治极度黑暗腐朽,战祸连年,经济衰退,诗坛的总趋势也走向衰落。这时,有一批比较贫寒的诗人,如杜荀鹤、聂夷中、罗隐、于濆等。他们以通俗的语言反映现实,特别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也有一批以凄婉轻艳的风格,抒写伤离悼乱的诗人如韩偓、司空图、韦庄等。还有皮日休、陆龟蒙,宗奉韩愈,诗境艰涩、用字奇僻,在吟咏个人生活中写对世事的沉痛。还有一批效法张籍、贾岛专写律诗的如李洞,方干、唐求等人,这些作家一般说来成就不大。
唐诗之所以如此高度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有唐一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的自
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宽松环境,与统治者的提倡、科举诗赋取士、与中下层士人活跃等因素密不可分。另外,从诗史的内在流变历程看,《诗经》、《楚辞》、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诗歌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诗对近现代的启蒙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就拿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最优秀的作家鲁迅和郭沫若来说,他们在童年时期都读过《唐诗三百首》,并对他们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一本广为流传的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是非常成功的。它以简洁、生动、细腻的文笔表达出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以及历史发展等。其中占据比例比较大的主要是表达文人的情感,包括友情、爱情、亲情、乡情等。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杜甫的《梦李白》、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很好的表达了友情,又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长歌行》、白居易的《长歌行》等都是以爱情为主题而作的诗。《唐诗三百首》对我们研究唐诗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和学习,从而更好地感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da640a16fc700abb68fc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