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欢迎阅读!
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2 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 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www.xkb1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
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河岸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d6a934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