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联琐忆》,欢迎阅读!
春联琐忆
作者:陈昇徽
来源:《收藏/拍卖》 2020年第1期
陈昇徽
中国人过年,最有“年味”的事,要数贴春联。只要春联一贴,再稀松的年味也就变得浓郁起来,有一种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在雍雅堂中挂着一张清陈侗先生画的《迎春接福》图,画面表现的正是我对春节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
记得小时候街头还能看见写春联的老伯,冷风吹拂着飘飘在胸前的花白山羊胡须,写起字来特别神气,手中的毛笔龙飞凤舞,一副春联一气呵成,客人立等可取,有用墨汁写的,还有用金水写的。那时候还没有印刷的春联,到了岁末常会排着队来买老伯春联。老伯见我看得入神,笑着问我说:“小朋友能帮我拉拉纸吗?”我当然乐于参与其中,看着老伯笔下的墨水在红纸上瞬间就幻变出一个又一个的生龙活虎的汉字,好神奇啊!跟我们平时用硬笔写的字完全不同,线条的轻重、方圆、虚实的书写节奏似乎赋予了文字以生命的活力……看得入迷的孩子站了一天不觉得累反倒看得十分有趣,回家便吵着大人找来纸笔一试,但觉相距甚远。于是翌日又去拉纸看字,愈发觉得写字好玩,或许这就是我最早的书法启蒙吧。
本来自己写春联,那才够年味。遗憾的是,这些年工业化之后,城市里多数人家贴的都是印刷的春联,传统的手写春联已难觅踪迹,似乎丢了些年味。十几年前我们一家应邀到广东的阳江市过年。
乡镇的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帖手写的春联。据当地人说: 他们把春联叫做春符,代代相传手写的春符可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的。
阳江的海陵岛上渔业兴旺极了,海边沿岸右边是一排一排的渔船排列整齐,左边是面海的渔业和其他商店,有个共同特点是家家门前张贴对联,均是手写的,大大的红底黑字特别醒目,似多出自一人之手笔,颇有颜体楷书的雄伟遒劲,书写的词语吉祥。连绵十数里,一派兴旺景象,很有气势!仿佛是个露天的书法展览,伴随着岸边传来的阵阵爆竹声,让来自城里的孩子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到浓浓的传统年味。
我虽自小就学习书法,而真正自己动手去写春联还是许多年之后的事了。
在深圳开办酒店时,每年春节为了让大家能感受兴高采烈的年味,店内外都要装饰得喜庆洋洋,传统节庆气氛中,春联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刚开始都是去市场上请人写好买来贴上,后来同事们说:看你平时常练字,挺好看的,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写春联呢?而我这五米多高的店门,春联得写三米多长,平时甚少写这么大的字,真有点胆怯的,但架不住同事们的一再鼓励加催促,就下决心自己动手。居然一气呵成写好,贴出效果还不错,获得赞声一片。第二年是羊年,我手写的春联和吉祥语句,再加上时花年桔,使三十多米长的橱窗喜气洋洋、岭南年味十足,还被摄影记者拍摄下来,刊登在大年初一的《南方都市报》的头版,显得特别醒目。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同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地同事们在年前都求我为他们老家的门口也写一副春联,寄回去让家人开心。我也就有求必应了,算是给各位家人一个美好新年的祝福,于是无意中,我写的字就随春联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慢慢酒店的许多熟客也加入了求写春联的行列,逐年增加,后来一年下来要订写500 多副春联。虽然年前十几天就要开始天天写得手痛腰酸的,但也练熟了对笔墨的驾驭。
意想不到的是许多爱好书法的客人,也会与同好的店家主动交流。酒足饭饱之余,常以翰墨会友,而写得最多的是“福”字,其中不乏名家高手,几年积累下来竟逾百个之多。
庚子的新春将至之际,雍雅堂的弟子们早早就行动起来了。在老师的指授下,挑选好各自属意的吉言佳语,在自己平时学习的或汉隶,或唐楷,或元朝行书中寻觅临摹,然后在大红纸上尽情书写,字迹工整,苍劲有力。或奉赠师长,或孝敬亲友,在新春佳节之时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礼敬与感激。展现自己的学书成果的同时,也感受着书法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在他们充满稚趣的脸上,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寒风中怀揣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拉纸少年;感受着理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喜悦。
( 编辑/ 李木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a255a0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