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

2022-11-19 09:1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居秋暝教案》,欢迎阅读!
山居,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第二单元单元的第八课的第一首诗,是山

水田园诗派王维的唯美之作,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山居秋暝》一诗正是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型代表。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的匮乏,学习诗词,以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的感情,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王维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体味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五、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意境。 六、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具使用: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5‘) 一、导入新课 (2‘)

课堂开始,为学生播放《送元二使安西》音乐,听完后,让学生一起背诵学 习过的《送元二使安西》,从而引出王维,引出将要学习的《山居秋暝》。 二、背景介绍(2‘)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儒释道全才。40岁以后,过着半居半隐的生活,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 为“王孟”,与苏轼、赵孟頫并称“古今三大全才”。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三、朗读诗歌 (3‘) 1.欣赏朗诵录音。 2.请同学们齐读。 四、诗歌赏析(30‘)

1.作者在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运用想象,构建图画,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把其描述出来。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描述示例:“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学生描绘一幅画后,让其带着美感读这句诗。播放素描录音,再让大家美读。) 2.请同学们来概括这些画面,这幅生动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空山新雨图;清泉映月图;浣女归来图;月夜采莲图。温馨、清新、自然、淳朴。)

讨论时,辅助问题

①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艺术画面?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 ②怎样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艺术画面?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72f372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7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