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欢迎阅读!
试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和谐校
园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非正式群体 和谐 作用
论文摘要:探讨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形成原因、作用机制及管理对策,抑制其消极作用,引导其向着有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以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非常重要。 如何对非正式群体加以合理分析和正确引导,与学生正式群体合力共建和谐校园,是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关注的课题。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形成原因、作用的心理机制及对策,抑制其消极作用,引导其向着有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对搞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和谐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当大学生群体中的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的一致程度高时,非正式群体将发挥正向功能。非正式群体的正向作用对其成员和正式群体都有相当的正向作用。因此,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广阔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有利于群体成员自身的和谐发展
(1)能够满足群体成员的精神需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成员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爱好、兴趣,并进而形成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它能满足成员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心理需要,如学术交流的需要与尊重的需要、群体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非正式组织是自愿性质的,其成员是自愿甚至是无意识的加入的。
(2)能够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有利平台。非正式群体能够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有利平台,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发展。这是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比较普遍而突出的特点。
(3)能够促进群体成员身心的和谐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能够促进群体成员身心的和谐发展。广大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正式群体在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科技探索、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呈现了活动选择的自主性,活动目标的指向性,活动行为的自觉性三个特征。
(4)能够培养群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间有非常密切的和经常的交流,经过这种交流,成员之间可以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和优点,产生与之靠齐的动力,同时觉察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从而使得群体成员共同进步和发展。
(5)能够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平台,开拓了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充分合作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在非正式群体中,每个学生都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自觉地认识到人与人的差异性,更容
易在平等的氛围中评价自己,在群体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自我教育。因此,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能够使其成员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其成员的各方面素质,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基础。 2、有利于大学生正式群体的和谐发展 (1)能够促进大学生正式群体目标的完成
正式群体由若干非正式群体组成,而非正式群体通常联系紧密,社会态度上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正确利用非正式群体有利于正式群体目标任务的实现。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各方面的需要,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式组织为达到目标往往设置许多规则和规范,由于环境发生变化而正式组织内部结构关系又往往缺乏灵活性的原因,需要运用一些非正式组织来帮助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二是当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致的时候,两者能形成合力作用,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事实也证明,两者的目标是可以取得一致的。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能够促进大学生正式群体目标的完成,从而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保障。 (2)促进大学生正式群体的发展; (3)提高大学生正式群体的合理性;
(4)能够发挥中介作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可以起到联系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作用。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频繁交往和密切的接触使得其信息渠道更加畅通,视野更加开阔,个性更加鲜明,性格更加完善。
(5)对正式群体能够起到补偿作用。广大高校学生有互相结合的需要,倘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群体的结合就会增多。随着高校学分制实行,要求学生管理模式也要做相应调整。但目前学生管理力量薄弱,仅有的少数辅导员忙于应付日常管理,难以有精力指导学生正式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导致学生工作大大削弱,于是学生纷纷通过参加非正式组织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正式群体起到了补偿作用。 3、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1)非正式群体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非正式群体是和谐理念传播的潜在载体。
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消极作用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
1、容易给群体成员带来消极影响。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和严格选拔之后,一部分青年跨入了大学校园。在日复一日的大学生活中,最初的神秘和神圣逐渐消失,亢奋的情绪也开始降温。相反,陌生的环境则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现实与梦想间的巨大落差,使得许多大学新生感到孤独和无所适从,有些沉湎于对中学时光的美好回忆,而有些则对新生活充满了抱怨。在这种心理和生活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借助非正式群体这一特殊空间来加以释放和宣泄。
2、容易成为校园不稳定因素。由于非正式群体内部感情密切,沟通顺畅,群体内的成员受到某种委屈、刺激或与他人爆发冲突时,消息往往很快传遍群体,引起群体性的强大的愤怒情绪,甚至出现恶性事件,严重危害校园的安全稳定。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68a96d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