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能动性:一个整合的解释框架

2023-03-22 21:27: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的能动性:一个整合的解释框架》,欢迎阅读!
能动性,框架,整合,解释,儿童
儿童的能动性:一个整合的解释框架

儿童的能动性& 一个整合的解释框架 肖莉娜袁园

内容提要儿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就是弥合儿童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在理论发展上的差距,特别是如 何超越结构与能动性的二元对立。本文以整合性的视角为导向,考察能动性、结构和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发 展脉络和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儿童社会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关于儿童能动性的解释框架。

关键词能动性结构文化儿童社会

国内的儿童研究正在慢慢兴起,但现有研究所依据的范式大多来源于儿童发展理论社会理论和相关的家庭研究,它们都将孩子看作是“未成年且成长中的人”而非“成熟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它们的基本假设是,童年是成年前的准备时期,是孩子们逐渐获得成年人特征的阶段①。如此一来,儿童被这些理论化的概念建构为一个缺乏理性和智慧的、成年人的“未完成式”,所以他们亟待被保护和被控制。也正是如此,主流的研究总是探讨“他们的需要是否被满足”而非“他们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②在这样的理论范式下,儿童被置于家庭和学校研究之下,他们逐步向成年阶段发展的社会化过程成研究关注的重点,而其作为“儿童”的生活体验却被抛诸这些研究的路径之外。

西方学术界的儿童研究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也是被这样一种视儿童为“自然、消极、无能与不完整”的范式所主导。直到1980代,在Zelizei■“为无价的儿童定价”③,Corsaro“早期的友*谊与朋辈文化”④,Qvortrnp“将儿童置于劳动分工之中”?等研究的推动下,新儿童社会学发展才对上述研究范式提出质疑和挑战。新范式认为,应该从儿童自身的视角出发来理解“儿童”,将他们视作社会结构和社会进程中积极的行动者而非被动消极的客体;“童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建构,是兼具结构性和文化性的社会要素,其本身就构成社会分析的变量,与阶级、性别及种族等其他社会要素是相互


影响的。&

能动性和结构性,构成了新儿童社会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由此,有关儿童的社会研究发展出两条清晰且截然不同的研究脉络。第一研究将儿童视为积极主动的社会成员,认为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具体且独特的改变。此类研究注重儿童的日常互动和生活体验,但偏于微观,常常忽略宏观社会结构对儿童的影响。'第二类研究则更多关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场域的结构形式的童年,而不是具体的儿童。⑧此类研究考察的是历史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以及政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儿童观建构的社会研究(项目号&18BSH015)的阶段性成果。7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ef7c2d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