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故事

2024-04-03 09:42: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错别字故事》,欢迎阅读!
错别字,故事
《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

说的是清政府军队望风而逃,农民太平军乘胜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此时,主将正在军中大帐议事,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令一看:“烧城而走”,虽然感到吃惊但是又不敢违令。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火光冲天烧了仪征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把‘绕’字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顷刻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错啊”!这个故事仅仅就一个错字就毁了一座城池,让主将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也让作为学生的我深刻体会到错字的危害。

一字毁千军

1935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阳”“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做任何事都不能忽视细节,要从细节做起,重视细节,至始至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才会成功!

错别字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城乡通讯还比较落后,几乎没有电话。有亲友在城里工作的,一般都书信往来,万不得已也有去打电报的。因为电报虽然快,但要按字算帐把钱多;如果碰到深更半夜送电报,就弄得收报人很紧张,所以非急事、要事是不打电报的!

那时农村文盲多,不少人目不识丁连个“扁担大的一字都认不得”。写封信要麻烦“大笔先生”,寄封信要跑上几里路上街贴“龙头”(邮票),真够麻烦的! 一天,有英叫刚升小学年级的姑娘晓芳,给她在上海工作的爸爸祥安写封平安。写完后,晓芳给妈妈读了一遍,有英很开心,姑娘会写信了,以后可不要麻烦人家了! 谁知祥安接信后心急如焚,“家里小鬼闹得很,害得父亲还要上吊”,出了人命案怎么得了?立即跟领导请了假,从上海的“十六铺”往家赶。 祥安气喘吁吁赶到家正是午饭时光,父母和妻子、女儿正围在一起吃饭,祥和得很。大家见了面高兴之余,有点莫名其妙。 哦!问明缘由,是晓芳给爸爸的信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家里情况说的非常糟糕。你说祥安看到信后能不急急忙忙赶回家么?请看祥安带回来的信: 晓芳给在爸爸的信中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说大忙忙过了。麦子也收到家了。家里的小鬼闹得很,妈妈说弄又弄不走,真要把人害死呢!„„还有,妈妈还说爷爷就要上吊了„„。 哦!原来如此。是晓芳把兔子的“兔”字写成了“鬼”字,把上调的“调”子写成“吊”字,“小兔”变“小鬼”“上调”变“上吊”,不吓人么? 晓芳难为情了,脸胀得红红的,她悔恨、内疚、自责,她意识到错别字是这样害人......。家里人没有骂她、怪她,只是鼓励她几句,要她以后好好学习 哈哈,“闹鬼”——原来是一场虚惊! 是:“一字值千金,何必不用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e82c5a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