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型答题技巧讨论考题演练

2023-03-20 07:2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题型答题技巧讨论考题演练》,欢迎阅读!
题型,考题,演练,答题,技巧
阅读题型答题技巧讨论考题演练

1. 材料

上世纪 20 年代,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早期动画艺术家创作了中国早期的动画片。此后的 80 多年,中国动 画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动画有一个特殊称谓——“美术片”,它准确反映了中国 动画特殊的创作观念,就是用中国传统美术如绘画、民间工艺等的造型观念、空间概念、绘画技法创作的动画 影片。中国“美术片”造型主要取材和借鉴中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舞台戏曲、庙宇泥塑等的形象和服装、 道具设计。角色造型或富丽堂皇,追求形式感很强的“装饰风格”,或简约洗练,追求轻松随意的“写意风格”。 因为运用了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高远法则、分层、留白等技法和原理,中国传动画的场景设计不是真实立 体空间的再现,而是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的、适合平面形象活动的平面空间。角色造型是平面 的,场景也是平面的,动作设计(表演)自然也不能同真实生活一样了。中国动画家从传统戏曲表演中获得启 示,动画角色也要“表现”,不要“再现”,这样既有动画特点,又与画面的平面风格一致。《骄傲的将军》 首次把京剧中“净”“丑”的表演动作运用到动画角色上。《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中的许多 作也借鉴了京剧表演。由此,中国动画动作设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是舞蹈化的表演动作,不追求 真实生活动作,二是适合在平面空间上展现。 中国美术片对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吸收和借鉴不仅表现为形式,还包含对其美学观念和哲学理念的 继承,特别是视觉重构、意境营造等观念的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追求“意境”的传达,在叙事之外给人更多情感宣泄和想象的空间。中国传统绘画和脱胎于此的中国传统动画把真实三维空间重构为二维平面“空 间”,则是哲学意义上的突破。独特的“意境”也使中国动画具有鲜明的国风格。 认为“国风格”过时了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国风格”,也不知国外动画无一例外一直在追求、 宣扬他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从艺术形式到精神内涵。戴铁郎以及万氏兄弟、特伟、阿达等老一辈动画 艺术家不仅创造了“国风格”的经典动画,创造了中国动画的辉煌,他们也是在通过这些国风格”的动 画传承、弘扬、发展中国的文化 当然,风格也具有时代性。我们说中国动画要坚持国风格”绝不是为了怀旧甚至“复古”也绝不 说我们的动画必须或只能是传统题材、传统形式和传统表现手法。动画创作中突出“国风格”,不仅需要 传承坚守,更需要创新发展。没有动画艺术的突破,就不会有动漫产业的真正发展。中国动画史上有过两次大 的发展时期。今天,认真学习研究前辈动画家的艺术理念与精神追求,就是为了抓住机遇,打造既有传统“中 国风格”、又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中国学派”,创造新的动画品,以迎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高峰的到来。

(摘编自曹小卉《国风格过时了吗》)

问题:

1)在中国,“动画”为何又被称为“美术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2)文章为什么说中国动画的“国风格”没有过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分)


2. 材料 庄严的科学殿堂其实是一座仅靠几根“虚空支柱”撑持起来的“室中楼阁”它很像北岳恒山的那座悬空 寺——离地五十余米,唯见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上延霄客,下绝器浮”,藏于万仞峭壁之中。 全部科学体系仅仅依靠几条基本假设撑起,这些人为的假设定律你只能接受,必须承认,别问为什么, 完全无须和你讲明道理——“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生不灭”“绝对零度不可达”“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量子论假设“能量不连续”一一虽说科学的所有理论都经历过严格的验试,但唯独 撑全部科学的这些看似武断的基本假设与定律却全都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没有谁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 没有哪一位权威向你解释过其中的道理。在这些足可视为“天条”的基本假设面前,再桀骜不驯的科学家也得 俯首听命,再惯于怀疑一切的科学家也会坚信不疑,都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其实科学理论才是真正的糊涂 始,打从根本就没想让你知晓这些基本律则之所以然,然而令人折服的是,这些根本性假设却是那么的做睨自 若,安如磐石,经得起任何诘问一一纵然无须证实我时,但任何人休想将我“证伪”! 全部需要严格证实的科学体系却是靠着几条完全未经证明的假设来支撑一一真乃普天之下最大的“悖论”! 然而令人击节叹赏的是,依靠“假设”支撑起来的这座神圣庄严、坚实无比的科学“悬空寺”竟是何等的宏伟壮观,前来朝拜的科学信徒又是多么的敬畏虔诚! 假说自有假说的威力!其中最有魅力的莫过于化学关于“原子”的假说。自古希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创 立“原子论”假说以来,19 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结合“定比定律”“倍比定律”把“原子说”变成为一个科学 念。此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人们精确地测出了每个元素的原子量,定出了每个原子的化合价,给出了每 一元素的“原子序”,写出了由各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式,搭出了立体的分子结构模型,排出了“化学元素周期 表”,甚至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工业,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定量生产出了数不胜数的化学制品,用于人们的日常 生活。但是又有谁见过原子,证实过原子的存在呢?完全没有!无怪乎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在其 《基本粒子》一书中承认:关于原子的概念仍旧是一种“假说”当我们习以为常地享受各种琳琅满目的化学 品的时候,又有谁会去想,独自支撑整座化学殿堂的最主要的支柱,长达两千多年来竟然只是一种虚之又虚, 未经证实的“原子假说”!值得庆幸的是,只是在近几十年人们通过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总算看到了原 子的直观图像。 科学从源头上就已成功地驾驭了“真”“假相反相成的依存关系,不仅删繁就简地设立一些假想的、现实 并不存在的理想状态(质点、点电荷、点、线、面),还通过精深的悟性确立一些假设定律来作为科学殿堂的 支撑。

(摘编自詹克明《参悟“科学”》)

问题: 1)以“悬空寺”作比,是为了表明文体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以“原子假说”衍生出完整的化学科学大厦为例,证明的观点是什么?文中反复提及假说的力“威 力”,这样的“威力”源自哪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分)

3. 材料: 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和包围,我们会发现,有些 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重要思想,那些在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几乎没有稍稍深入 地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7c7e78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