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思想及其评价

2022-10-22 12:0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述孔子思想及其评价》,欢迎阅读!
孔子,简述,及其,评价,思想
简述孔子思想及其评价。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年),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的创始人。历代对孔子儒家学说进行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有的对其褒扬,有的则严厉批判。本文将简述孔子的思想并提出个人对其的看法:

孔子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礼”和“仁”。孔子所说的“礼”,实际上是“周礼”。周朝建立后,周公为了巩固政权制订了一套礼制,以礼乐文明来维持社会秩序。然而西周末年,周天子的势力逐渐衰弱,低下诸侯大臣的势力则日益强大。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礼坏乐崩,政治、社会处在一种混乱的局面。于是,孔子认为有必要“复礼”,即恢复到“礼”的秩序中。他主张效法周文王、武王、周公、尧、舜、禹等先王。《礼记〃中庸》中记载:“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此外,孔子“礼”的思想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封建伦理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各守其位,各尽其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的“复礼”思想在当时是得不到支持的。韩非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就以“郑人买履”的故事批评孔子的思想“不合时宜”。然而,孔子所谓的“复礼”实际上不是一成不变地继承先王的制度,而是抚古改制,以周礼为基础做出实际的改革。 孔子的另一核心思想是“仁”。事实上,“仁”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换言之,“仁”是孔子眼中的理想境界,而“礼”则是实现“仁”的一套行为准则。就个人品格而言,“仁”是指爱人之心,可归结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思想中的“仁”还强调孝和弟(悌),即孝敬父母,敬老尊贤。就社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政”“使民以时”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是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前驱,以六科(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学生。他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寓教于乐”等。对于学习态度,他也提出“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来劝勉莘莘学子。

再者,孔子的思想中还包括中庸之道,正名之说等等。其中“中庸”之道是指在世事上不走极端,而找寻一个平衡点。对于鬼神、天命,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的言行和思想大多集中在《论语》一书。 在我看来,孔子“礼”的思想对于我们而言,似乎已经有点过时。毕竟,所谓“礼”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广泛性。然而,孔子主张的“仁”以及倡导的教育思想却是值得称道的。就“仁”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的道德标准。我个人认为“仁爱”确实是维持社会秩序,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当人们学会爱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许多不必要的犯罪事件都会减少,例如破坏公物、打劫、谋杀等等。因此,孔子“仁”的思想是有其价值的。诚然,“仁”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因此,有些人会认为提倡“仁”是过于理想化了。然而,我相信,孔子在提出“仁”时并没有奢望所有的人能立时达到那样的境界,而是以它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鞭策自己向上向善。 教育的角度而言,孔子所提出的学说至今仍深具意义。其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甚至成为不少教育体系的方针。此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对于自身学习也提供了借鉴。另外,我认为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不仅口传自己的思想,他还身体力行;他自己就是一个勤于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这显得他的思想更具实际意义。

总而言之,孔子的思想是有其积极价值的。然而,我们决不能囫囵吞枣似的,将他的思想视为金科玉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按照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edae2c227916888486d7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