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2024-02-13 11:5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吃饭》,欢迎阅读!
吃饭
吃饭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谈艺录》《七缀集》《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其中《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它对于人性的弱点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一针见血,对我们是有很多启迪的,他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在大学里面,这部小说是非常受欢迎的。 二、文章实质

外国人都喜欢喝咖啡,在以前,外国的女人都是家庭主妇,不工作,所以家里来了客人,她有时间去磨咖啡豆煮咖啡,男人就负责接待。但是到了现在,女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女人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有了自己的朋友需要去接待,那咖啡豆谁来煮呢?这个时候一些咖啡厂就发明了速溶咖啡,一冲就能喝。但是咖啡厂却发现,这种咖啡很少有人买,于是咖啡厂就去作调查得到的回答是:速溶咖啡不好喝。咖啡厂马上就把磨的咖啡和速溶咖啡进行比对,发现,味道并没有什么不同。后来咖啡厂又深入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家庭主妇面上说是因为速溶不好喝,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家庭主妇都希望别人夸她是个勤快的贤妻,她们都不愿意别人说她懒惰连个咖啡都懒得去磨,所以速溶咖啡她们都不愿意去买,但是这个真实的理由在咖啡厂调查的时候她们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就找了个理由说速溶咖啡不好喝所以不买。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就是名实不符,也就是说有些人嘴里说的并不是他内心真正的想法。这个例子其实就说明了钱钟书这篇《吃饭》的主题思想了,就是以研究吃饭为名,借题发挥,通过类比联想和巧妙的比喻等手法,发表对人生、社会种种名实不符的现象和看法。他为我们深刻剖析了在我们社会中许许多多表面和实际不相符的这种现象。 三、文章讲解

作者以吃饭为切入口,展开了对于人生欲求的探讨,这也是其众多小说、散文作品的主要题旨。在嘲讽世情时弊时,避免用直截了当的讽刺,而是用调侃的口吻。用一些看似自相矛盾或荒唐错谬的警句来揭示常人忽视、误会或掩盖的细节。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汪洋恣肆,机趣横生,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学者的雅趣。

第一部分(1-2)从吃饭这一情况出发探讨了生活中一系列名实不符的现象和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得出了“名义上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这一结论。表面上说是吃饭,但内心深处呢其实不是吃饭,实际上是去吃菜。

结婚:名义上就是拿结婚证,实际上这个证就是个附属品而已。

讨阔佬的小姐:名义上是爱这个阔佬,实际上是爱这个阔佬的钱。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

辨味而不是充饥„„最高裁判:吃饭名义上是为了吃饱肚子,但实际上只是去尝个鲜。 有用的东西„„抛弃:有些人常常利用对自己无用的东西来遮盖或辩护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政治家:表面上说出很多好听的话来敷衍民众,实际上他只是想利用民众来达到他的野心。嘲弄政治家心口不一和公权谋私的不良世风。 请客上馆子„„差不了多少:鸡鸭鱼肉和树皮草根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真的是为了充饥,何必花那么多钱去下馆子?树皮草根不也可以吗?所以说真实的目的并不是去吃饭,而借吃饭的名义去尝鲜。

人类所有的创作和活动„„肠胃的空虚: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吃饱肚子,才能生存,所以说解决吃饭问题,才是人一切活动的根本原因,如果你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能谈别的什么事情呢?这是对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辩证唯物论的形象比喻。


饱满的肚子最没用„„政治经济理论人只有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活下去,才能开展各种活动和创造各种思想。

这两个内容说明了:人的生存第一。 德国古诗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做饭吃的人不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做饭给某个人吃,吃的这个人才是我们的上帝。譬如:一个家庭里,真正的主人翁是孩子,而不是赚钱养家的大人。所以说肚子才是我们的上帝(因为我们吃饭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是给它吃的)也就是说吃饱肚子才是我们的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一切活动的根本。 第二种人:以吃饭为借口,实际上是为了享乐。比如:浙江宁波余姚市财政局在一家鲍翅馆一餐消费高达54千元,这真的是为了填饱肚子吗?

假使让肚子做主„„报应:如果花天酒地,口福是享受了,但是肚子却要受罪,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忌嘴,结果吃好吃的吃习惯了,长期不吃就觉得口淡的难受,这就是他的报应。 吃菜的人生观似乎欠妥:享乐的人生观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3)伊尹(yin:商代的一个大臣,一开始非常穷困,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着船穿过了大大的月亮和太阳,醒来后请人解梦,解梦人就告诉他这是个好梦,预示你要飞黄腾达,果然不久商代的国君就请他出来做宰相,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他把做菜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 伊尹、《尚书》中做菜和治理国家的关系:“和羹调鼎”就是做菜要五味调和,做宰相也是的,要协调适中,兼容并包,治理国家要五味调和,要照顾到各方面利益的关系,国家的发展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哪一方都不能偏袒,要协调各个方面和阶层。

这里谈的是做菜,要五味调和,实际上是在说我们的社会要相成相济,要和而不同,要多包容。

中心旨意:从吃饭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观点,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第三部分(4)阐述了吃饭的其他社会功能,探讨了为交际而吃饭的种种心态。 五、重难点

1、掌握吃饭背后的名实相悖,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吃饭的实质是为了吃菜,目的是为了尝味并不是为了充饥,但人类却要去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这就跟政治家一样,本来是有自己的野心的,却偏偏说自己为了民众的利益和福利。 2、人的创造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而且证明了胃肠的空虚。 3、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大量的运用比喻。“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4、修辞手法:比喻

5、散文风格:广征博引、理趣横生。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403d390912a2161479292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