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包接龙”不当或“涉法”》,欢迎阅读!
“红包接龙”不当或“涉法”
作者:梅刚
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5年第8期
梅 刚
“老板给发个红包,大吉大利。”“这次轮到你发红包了,请发个大包。”……从大年三十起,王峰所在的几个微信群频频发布上述信息,有朋友间的邀约,有晚辈的请求,更多是群内陌生人的“呼应”,这让王峰很是反感。
与王峰的遭遇一样,记者所在的几个媒体群,也是让“求包”、“发包”信息不厌其烦。一群友还质问记者:“别人都发红包,你为什么不发?”
红包意义为何变昧
在中国人传统新年习俗中,有长者给晚辈发红包的习俗,也称“压岁钱”。而今年,发红包却变成了电子红包,发放范围较广,且多是不熟悉或陌生人。
在春节期间,王峰所在的群发了数十个红包,但他没去抢过一个,因为这样的形式让他很反感。而对未发红包一事,王峰还招来了群友的“讥讽”。
“大家又不指这挣钱,就是图个乐子。”另一群友则发难称,“你不抢不代表你就不能发红包,大家发你也应该发。”几次争吵后,身心憔悴的王峰暂时关闭了微信群,逃避群友对不参与者的指责。
“抢红包”成了春节期间很多人的“口头禅”。不得不说,火爆的微信红包打乱了很多人的过年习惯。内蒙古社科院陈红艳表示,抢红包让很多人埋下病根,而愈演愈烈的抢红包让很多人金钱观发生改变。
有发红包者感叹,“现在发100元红包,没有任何意义,未达到发红包的喜庆的意义。”陈红艳认为,抢红包让真正的“红包”意义变了味。
事实上,不少微信群进行所谓“红包接龙”,就是每次抽到红包金额最大者,继续发下一轮红包。熟人之间的抢红包,是感受久违节日的喜庆感。但对于持久进行的红包接龙,更多的是一种禁止行为。
接龙变轮流坐庄
值得一提的是,红包接龙或接力红包的玩法,让很多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而正是这种让人上瘾的红包玩法,实际上已经出现新的问题。“拼手气红包”是因为金额随机反而增加了参与抢红包的刺激性和娱乐性。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结果的随机性也极易让其成为“赌博”的道具。
在春节期间,很多微信群,不论之前是交流群、工作群、同学群、校友群还是专业群,一夜间变成了“红包群”。记者发现,一些微信群对红包制定了相应规则,有抢红包最高者特定倍数接龙、手气最佳者特定金额群发、手气最佳者固定金额接龙等。按照红包接力玩法,参与者根据群内人数情况,率先在群内发出第一个拼手气红包,金额最大者按固定金额接力发红包,以此类推,不断循环,这不仅成了每局输赢评判的结果,也成了每局资金分配的依据。
曾有知名电商微博主披露,有人通过此玩法“赚了几十万”。事实上,这种玩法根本不是一种游戏,而是可能涉嫌赌博的违法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指出,原本移动社交和娱乐相结合产物的“抢红包”,由一些人不断创新玩法,似乎让“抢红包”滑向了一种新型网络犯罪。在红包接龙几种玩法中,参与者可能涉嫌聚众赌博。
法律需明确红包地位
今年过年气氛融入微信群中,在抢红包尚未退热间隙,也传来了一些争议之声。有网友表示,红包会成为新隐蔽行贿手段,抢到的红包是否要纳税等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李俊慧则表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认定的关键,也是构成赌博罪的核心。
“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有意义的事。’市民林华告诉记者,他与亲属的拜年中,就采用了微信发红包的方式,都加入到热闹的气氛中。然而,市民许巍却感觉到,因为微信红包,她和亲戚之间的关系很尴尬。在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后,被要求“发红包”,这让她感觉很不是滋味。 中国社科院朝克研究员告诉记者,微信抢红包只是一种新科技手段下的一种“方式”,不能评价其到底是好还是坏,但应该对其进行监管规范。
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李明表示,由于被冠以“红包”之名,就不再只是单纯的资金转移,而是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行为。对于民间红包赠与,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收税,但“微信红包”参与人群范围更广,与传统的亲属间红包赠与行为也有一定差别,因而其法律地位需明确。
(摘自2015.03.05《北方周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4125c39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