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课文备课方案

2022-05-03 04:15: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课文备课方案》,欢迎阅读!
二首,备课,课文,古诗,下册


1 古诗二首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这两首诗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的是春天所见之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草长莺飞”四个字,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拂”“醉”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春天所见之人。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与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现眼前。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在这里,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一是与它们的颜色有关,二是古代“碧玉”还代指少女,如成语“小家碧玉”。“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而然地把柳树与俏皮可爱的少女联系起来了,故而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摆的枝叶就是她身上绿色的丝织裙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装扮了一树的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这两句描绘柳叶,一问一答,既赞美了柳叶,又歌颂带来绿色的春天,用语自然流畅,加上比喻、拟人十分贴切,使这两句诗成为名句。




课后第二题是对学生掌握古诗情况的检查,要在写字教学后进行。先让学生读一读,口头填写,再动笔。要提醒学生,字要写得工整美观,大小相同,摆在横线上时高低也要一样。

课后第三题,是生字扩词,可以丰富学生词语积累,也能促进学生对生字字义的理解,可在生字词的复习、巩固中使用。

法学

在理解古诗意思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有助于理解诗意。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一想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古诗大意,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景物与细节,如燕子、鲜花、天空、风筝飞翔的姿态,只要能体现春天的美好与玩耍时的快乐都应给予肯定。在此过程中,顺势感受、意会“拂堤”“春烟”的意思,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识记“拂、堤、柳”等字。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小孩子放风筝的动作、欢声笑语以及心情。最后还可以问一问,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从而将诗歌中的情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学习之中。

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他的《村居》诗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拙吾诗稿》等。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仙宗十友”,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人称“诗狂”。其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2.《村居》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3.纸鸢




纸鸢指的就是风筝。现在我国有些地方对风筝还保留着“纸鸢”这一叫法。我国制作风筝的历史比较悠久。相传,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它是用木板或竹片做成的,主要用于军事,称之为“木鸢”。东汉年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后来,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了竹笛,风一吹,就发出像古

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大概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4.关于的诗句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佚名《送别诗》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3e68f9f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