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①。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②冤魂终报主,阿童③高义镇横秋。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注:①夷犹:犹豫,迟疑不定。①益德:指三国时的张飞。①阿童:西晋文官刺史王潜的小字,他曾率水军先入金陵灭东吴,后加封龙骧将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宦途比作险恶的风浪,写自己像--叶扁舟在风波中颠簸无靠。 B.颔联澄澈江水边,诗人因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而激动万分,不忍在黄鹤楼边久立。 C.该诗结构严谨,首尾联点明题旨,颔颈联讲“夷犹”的原因,为“思乡”埋下伏笔。 D.诗人面临建功立业与回归家乡的艰难选择,在未能作出选择之前,头发已经白了。 2.用典分为正用和反用。请简要分析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何体现的? 【答案】
1.B
2.①都有正用典故。本诗用了张飞、王濬的典故,辛词用了孙权、刘裕、廉颇等的典故,两篇借助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①辛词还有反用典故。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今昔对照,表达词人对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后建立的行宫外竟有百娃在那里祭祀,表达词人对沦陷区百姓的批判态度。)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诗人因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而激动万分,不忍在黄鹤楼边久立”错误,“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意思是悠长的江水本来一直牵引着我的归心,无奈宦海浮沉,只好在黄鹤矶边停了下来。
故选B。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李商隐《无题》,不论有无寄托,都写男女相思,唯独这一首例外。大中二年(848)秋,诗人留滞巴蜀,无所事事;秋灯夜雨,客旅孤愁。兼之妻问归期,故思家忆归之情不能自已,遂于“夜雨寄北”之后,沿江东下。按归程本应直达荆南(江陵),然后陆发北上。可是宦海浮沉,一事无成,不甘就此罢休,于是想到湖南观察使幕府一游,便在武昌停桡。然事终不谐,又只好返棹武昌。此诗即作于武昌,抒写宦途风波,政治失意及思归不得的忧愤。手法已经指出是用典,结合诗句分析用典即可。“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益德指三国时的张飞。阿童是西晋文官刺史王潜的小字,他曾率水军先入金陵灭东吴,后加封龙骧将军,借助正面典故,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正用典故,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 了。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反用典故。【点睛】
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28f909f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