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诗性思维

2023-06-02 02:02: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诗性思维》,欢迎阅读!
水情,诗性,浅析,水墨,中国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诗性思

作者:解书琪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



要:缘起于现实中对水墨动画设计的诗意追求,从维柯对“诗性思维”的论述中获得启发,探索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诗性思维。本文从“凭借创造性的想象形成丰富的意

象”“天人合一的境界”“擅长隐喻的诗性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解读《山水情》中的诗性思维,希望为我国以后的动画创作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山水情》 诗性思维 隐喻 天人合一 意境

一、诗性思维

“诗性”一词出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的说法,在希腊原文里“诗”的意思是“创造”,所以“诗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维柯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诗性思维”的含义:

第一,诗性思维是“凭感觉和想象创造”的思维方式。最初的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他们凭借强旺的感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外在事物做出情感式的解读,维柯将他们叫作诗人。与理性思维相比,诗性思维是一种不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感性思维方式,只靠本能的感觉和想象去解读和缔造客观事物,因此,这种思维方式极容易引发人的联想。

第二,诗性思维是“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维柯认为:当原始人认识不到事物产生的自然原因,而且也不能拿同类事物进行类比来说明这些原因时,就把自己的本性移加上去,正像儿童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戏和他们交谈,仿佛他们就是些有生命的人。a 最初的诗人们就是以自己的感受来认知世界,他们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事物上,使事物具有感觉和情欲。例如:肩是“山”,空隙或洞是“口”,果实是“肉”,田地“干渴”,树枝“流泪”,人把

自己当作衡量世界的标准,并给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使之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实体存在。

第三,诗性思维通过隐喻、象征的方式认知世界。运用具体的客观事物来比喻、象征人类的感情,是最基本的手段。通过比喻、象征的思维,人类开始以自我为中心把握外物、认识世界。

二、水墨动画《山水情》的诗性思维

《山水情》是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该片讲述了一位渔家少女偶遇古琴大师,向他学琴,最后在高山流水之间,感悟天人合一境界的故事。“万水千山悠悠兮,老少一琴絮恩情”,《山水情》虽然故事简单,但是内涵深远,赋予了动画深邃的灵魂,传达了一种生命悸动,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的动画

(一)凭借创造性的想象形成丰富的意象

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这使得动画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水墨画追求意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在人们强盛的想象力的驱使下,“意”凭借自由的想象来组合、创造“象”;“象”被赋予感觉和情欲,以此寄托情思。这一过程只是从人的感觉、想象出发,是一种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浪漫表达方式,其并没有遵循理性的思维过程,因此是“诗性”的。




水墨动画《山水情》中就含有丰富的审美意象。山峦重重,流水清清,少年与老琴师相遇,他们因琴结为师徒,因琴生出恩情,山、水、琴、情的意连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里,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山水情”象征着“师生情”,而“琴”的意象要追溯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意情深,这些“象”所指的“意”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而其中的逻辑推演我们不是很清楚;在西方人的眼中,这些意象是不可理解的,而在中国人的眼中,这种意象的表达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山水情》动画场景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意义深远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水流湍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面;山峰高耸,不觉又想起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创作者以诗性入画,画的气息自然变得韵味深长,观看者只有调动想象,以“创造性的想象”看世界,以儿童的天真读灵魂,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审美意象。诗性思维强调想象,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在有限中见出无限,突破个体,发掘背后的意义。

(二)“天人合一”的境界

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论证了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极易引发万物有情论。原始社会人类没有主客二分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那时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识能力粗浅,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面前,人们自然会产生敬畏之情,并认为自己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已,漫长的农耕社会使中国人对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情;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农为本,“靠天吃饭”。“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成为传统的儒释道三家共同认可的一种精神。诗性思维中的“天人合一”则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水墨动画《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山水情》中画面多以自然风景为主,老琴师与少年因山水相遇,因琴相知,因苍鹰而告别,整个影片充斥着自然之美;山水之于我们,不仅仅是故事发展的背景,更是抒发感情的需要,以情入景,情景交融,万物与人融为一体,不知万物是人,还是人是万物,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老琴师站在山巅,遥望天空,天空中老鹰与小鹰各自分开,老琴师若有所思,他知道自己该让少年独自去历练了。不管是老琴师对少年的爱惜之情,还是老鹰对小鹰的不舍之情,鹰与人在动画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老琴师赠琴作别,少年坐而抚琴,未成调先有情,高山流水中,琴声与山水融为了一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琴师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茫茫山水中,情与景融为了一体,营造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山水情》中,山入怀,水入心,心琴合一,物我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深远境界。

(三)擅长“隐喻”的诗性表达方式

儿童的某些话语和行为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认为万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这种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隐喻就是由这种思维方式发展而来的。在维柯看来,“隐喻”不仅仅是修辞学术语,它的形成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性和鲜明的直观性。最初的诗人们就用这种隐喻,让一些物体成为具有生命实质的真事真物,并用以己度物的方式,使它们也有感觉和情欲。

在《山水情》中,传统的中国元素被隐喻在故事、人物设计中,这样的隐喻充满诗性和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老琴师无论走到何地都会带着古琴,即使晕倒在地也紧紧抱着古琴不放,这都隐喻了老琴师的高尚品质。老琴师最后离开走向茫茫山野时,重重的山峦、呼呼的风响,象征了老琴师所要面对的艰难处境,反衬了他的品质,“志比天高”正是其本体,充满了隐喻性。




在《山水情》中,天地万物都充满了感情,而不是冰冷的客观物体,这些物体蕴藏着中国式的比喻,而且非常自然,只要是中国人就会很清楚这些物体表达的意思。而且在这些隐喻中,喻体与被隐喻的事物是否相似并不重要,而是关注于是否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因此,面对这些“意义深刻”的隐喻,表达者和接受者都只能采取相互意会的方式来领悟。在动画中,老琴师的离去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少女到底领会了师父的什么意思而琴艺增长——他们彼此之间采取了心领神会的交流方式——别人无从知晓。而动画外的观众也在和动画里的人物进行交流,他们交流的方式也是彼此心领神会。

三、水墨动画《山水情》诗性思维的当下启示

《山水情》被评价为水墨动画的巅峰、最后的绝唱和奇迹,它以诗性营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对自然、生命的独特体验。以诗性思维创作动画,既能表达作者的原初情怀,又能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以诗性思维观看动画,让人心回归原初状态,用诗性的眼光看动画中的世界,从而获得真情和童趣。

由于制作成本高、专业人员缺少,水墨动画已不再有当初的辉煌,但其诗性思维具有明显艺术魅力,有待于新的开发。在当下动画电影的创作中,是否也应该考虑,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性思维上,运用现代技术,创作有灵魂、有生命的动画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25ef1f3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d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