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典说到“编辑之痒”

2023-03-03 02:02: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词典说到“编辑之痒”》,欢迎阅读!
词典,编辑
从词典说到“编辑之痒”

从词典说到“编辑之痒” 止庵

童年时我最想得到的是一本词典。起初只有《新华字典》,只好拿“毛选”四卷篇末的注释充当词典看了。直到1973年,才到手一册《现代汉语词典》。卷首“说明”云:“这是一九六五年排印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送审稿本,当时印数不多,送审范围很小。为了更广泛地征求意见,同时以应广大读者的急需,现在用这个稿本的原纸型,增加印数,内部发行。”我当然在“急需”的“广大读者”之列;至于“内部发行”而我家如何买到,不得而知。“说明”又云:“这个稿本是文化大革命前编写的,不论是政治思想性方面,还是科学性方面,都会存在很多错误和缺点。”我可管不了这些。自此一有空儿,就打开这书,想起什么就查什么,甚至毫无目的地随便翻看。回想起来,这要算是我当年的最大乐趣了。

我曾经写文章说,我不以为文学哲学历史等中有哪一本非读不可,世间要是真有什么“必读书”,那也只能说是词典了。自忖并非妄言。近来我在编张爱玲的书,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沈昌文先生从前引用过张爱玲《编辑之痒》中的话,而这篇文章向未收入她的书中。我打电话给沈公,很快就收到他寄来的当年台北《联合报》登载该文的复印件。想必家中资料理得整整齐齐,恰如前人所言,“即在极小处前辈亦自不可及也”。张文有云:“英文名言有‘编辑之痒’editorial itch)这名词。编辑手痒,似比‘七年之痒’还更普遍,中外皆然。”我想“痒”的对立面是“麻木”罢,说来都容易误事;对待麻木无计可施,对待痒却有办法,就是一经发生“编辑之痒”,赶紧去查词典,看看自己痒得对不对头,而不至于乱改一气。

且举一个例子。我看报上有篇文章,引康嗣群《周作人先生》的话:“在被称作侧座的房里,悬着平伯君所写的‘锻药庐’,很娟秀


的一笔字,正如其人。”其中“锻药庐”,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北新书局《周作人论》所收康氏此文,作“煆药庐”。周作人自己的书中,“煆药庐”首见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开明书店《看云集》之《〈冰雪小品选〉序》,以后他的书凡此等处均作“煆”,不作“煅”。我给朋友写信讲到此事,后来登了出来。有读者提出批评,断言“周氏室名中的这个‘煆’字,实是‘煅’的误写或俗字”、“如果历史上曾被某些书印成‘煆’(包括周氏在世时印成的本人作品),则一定是‘煅’的误认误排”。《辞海》:煅,同锻。锻(duàn),一,打铁;二,锤击;三,锻炼用的砧石;四,通“腶”,干肉。煆(xiā虾,又xià下),火气猛。见《广韵·九麻》。《方言》第七:“煦煆,热也,于也。吴越曰煦煆。”“误写”或“俗字”既不同音,又不同义,亦可怪也。而诸书手民当非一人,一概“误认误排”,未免过于麻木。也许除了“编辑之痒”,还有“读者之痒”或“作者之痒”。不过我大概暂时还得相信词典所说,尽管词典没准儿也会写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1d61e88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