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庭坚《诸上座帖》之禅韵

2024-01-09 11:46: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黄庭坚《诸上座帖》之禅韵》,欢迎阅读!
黄庭坚,上座,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黄庭坚《诸上座帖》之禅韵

作者:赵梓汝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6

摘要 黄庭坚,两宋时期书法尚意的领军人物。其书法由禅而得意,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参禅悟道的学者。他的书法作品多以抄录禅语为主,正是由于他对禅学的参悟,使其书法作品自然影射他的禅学思想。《诸上座帖》作为黄庭坚草书的代表作品,更可表现其书法艺术风格蕴含的禅韵。

关键词 两宋 禅韵 黄庭坚 书法创作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朴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黄庭坚书法以蕴含禅韵著称于世,也是两宋时期禅书法的代表人物。而两宋时期的禅书法一个突出特点,即是以行书为主。由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家都是佛教的居士,他们既有精深的禅学理论,又有扎实的禅修实践,所以宋朝的禅书法作品代表了很高的水平。苏轼、黄庭坚等人都因修而得,再以意而作书。

何谓禅?禅者,梵文禅那之音译,意为思维修,而常释为静虑。或,禅指的是无欲,离相,无漏的一种大圆满的境界。通俗地说,禅意为心绪宁静专一,深入思虑义理。禅宗主张从自身下功夫,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提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主张凝神观照”“沉思冥想,要求人舍却一切荣辱得失,一念不生,万缘俱寂,在观照自然中求得净心,顺乎万物自然之性,达到梵我一体的境界。

禅宗是融入了中国道家,儒家的传统学术内容的纯粹士大夫的佛教;书法则是依靠运动线条在有意无意之间,表现 作者内心秩序,创造独特意味的艺术。他们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点。禅味书法就是两者自然结合的产物。禅与书法得以实现融通的契合点,比较突出的观点境界说入定说禅味书法说本心说等。所谓的禅味书法,就是主要依据禅宗思想创作的,注重表现书家禅家式心灵的书法。(杨谔《书法研究》)简单地说,就是书法家对禅道有自己的修行,深谙其理,对禅宗有自己的见解,对禅道研习久了,其书法作品自然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流露出禅意。贯古通今,可以说禅味书法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空寂绝尘;二是清丽潇洒;三是狂放纵逸。禅与书法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也正是很多书法家参禅悟道的缘由。 在宋代,禅意被引入书法创作,使宋以后书法的艺术风格转向追求空灵、古朴和凝练。特别是不少禅僧书法家寓禅于书法,借点、画、线条所构成的抽象,朦胧,无形之相抒发胸臆,得意忘形。而宋人多通过行草书来表现自身的情怀。因为行草书是不拘于形式,更加率意自由的,因而书写者在书写时不会有太多的拘束。同时由于行草书的节奏紧促,一气呵成,气脉连贯,更是将书写着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性情可以是悲怆的,也可以是欢喜的,可以是闲适的,也可以是局促的。在宋代,许多书法名家的作品里都充满禅味、禅趣,首先是由于这些书法家大都参禅悟道,对禅意有所领会,其次是他们在进行书法创作中更多的抄写禅家语录,从而对禅意书法更加谙熟。尤其是苏、黄、米蔡四大家等人的书法更是向来被视为典型的禅书代表,他们的书法作品追求简淡、抒写性灵以及对尚意书风的追捧。他们的创作源于内心,以禅意来书写,因而淡雅的中国禅意书法得到传承。

曹宝麟先生说: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实践努力,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他们通过知己知彼的权衡,突破了唐人的樊篱,闯出了一条尚意的新路,而帮助他们达到目标的思想武器,即是禅宗。(《中国书法史·宋金辽卷》)通过,曹先生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宋四家对禅意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敢于突破前人,并不是盲目地学习前人,而是辩证地,有所取舍地学习,推陈出新,在书法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性情,更加注重的抒发,从而将禅意书法推动到顶峰。

黄庭坚草书独自面日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禅悟道。黄庭坚曾有一段学习草书的概括性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他在学习草书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影响,善于取舍,融会贯通,从众家中吸收适合自己的,并从自然形态中领悟书法奥妙,将书法创作更加自然率意。

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山谷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下面通过解析《诸上座帖》来解读黄庭坚书法中的禅韵。 《诸上座帖》纸本,手卷,草书 92行,纵33cm,横729.5cm,藏故宫博物院。《诸上座帖》是宋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此帖结字雄放,辐射外纵。笔势飘逸,具抖擞特征。用墨枯润相间,用笔势如破竹。圆逸超然,俊健怒放之气息,痛快淋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笔酣意畅。以欹侧取势,纵横奇倔,横画藏锋起笔,一波数折,结字中宫收紧,长笔肆意展伸,妩媚综逸。

对于《诸上座帖》曹宝麟和汤大民先生评价此帖:一、此帖用笔生犷拗折,擒纵有度,犹以劲铁画钢木,行笔夹篆籀之气;二、此帖结字欹侧开张,顾盼回互,有醉僧入林之态;三、此帖一扫早年仿苏习气,找回了黄氏的自家面目。

可以说,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狂草,一扫僧家温文和雅、清淡圆逸之僧气,代之以粗犷豪放,老辣恣肆的文气。黄庭坚是具有艺术自觉意识的书家。他在进行草书创作时,并非照袭古人笔法,而是融会贯通,将古人的笔法灵活运用,使用笔灵活自如,更显自然率意之趣。他的狂草作品内容大都是别人的诗文和禅家语录。从内容来看,黄庭坚是参禅之人,其对禅道的理解自然耳熟于心,同时,由于抄录禅语,自然在抄写过程中,内心得到净化,从内心深处感知禅道。他狂草的书写可谓一波数折,尽抖擞之气,令笔画游动有余,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加狂纵,更显其豪放的性情。在书写《诸上座帖》时,黄庭坚是进行艺术创作,他的艺术自觉,对禅意与书法的感悟,将二者融会贯通,通过狂草这一率意的字体来表现,更突出他任情达性的禅学情怀。 参考文献

[1] 郑晓华,胡传海.中国书法史话[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2] 张弘.中国草书名作鉴赏[M].远方出版社,2004.

[3] 张传旭.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da71a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