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唐文学论述题》,欢迎阅读!
初唐文学论述题
1、“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焖、卢照邻。为唐代始音,其诗文虽未完全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1、题材扩大,主题升华。
(1))四杰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使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山水诗如王勃的《腾王阁》:又有咏史抒怀之作,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2)风格由纤靡卑弱转至刚健清新。四杰”均出身庶族地主阶层,思想狂微豁达,重视抒发个人情怀并思索人生哲理。诗风变化多样,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一个共同特征:刚健清新,开创了唐诗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如卢照邻的游侠边塞诗《结客少年场行》
2、体裁突破:促进并确立了近体诗新形式。
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诗发展成熟,为沈栓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人各有偏重,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卢《帝京篇》,骆宾王《畴昔篇》。
二、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
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提倡风雅兴寄,风骨,为唐代正始之音。
1、风雅兴寄。
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在38首《感遇》诗中。“兴寄”理论既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兴”,指所托之物需遇境而生,不可矫揉造作,如《修竹篇》所“兴”之“竹”。“兴寄“理论重点“寄”:包括“美刺”
之社会教化作用,主张诗应关心现实,寄托讽喻。其中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具有唐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
2、风骨。
“风骨”基本内涵:要求诗歌慷慨多气,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继承爽朗刚健“建安风骨”传统的同时又扬弃了其中的慷慨悲凉,代之以昂扬和明朗,构筑了一种磅磷的气象和境界。这种美学理想,正是盛唐之音的基调选择。
3、正始之音。
《感遇诗》38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主张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抒发情感。“感之于心,遇之于目,情发于中,而寄于言”——杨士奇3、沈宋对唐诗的贡献
沈栓期、宋之问是以五言律诗见长的初唐宫廷诗人。 (1)沈未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1、政治的不幸出现了迁谪题材诗歌的高峰;2、道观佛寺名胜引入诗中;3、采用近体格律诗的形式描写岭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盛唐山水诗的崛起提供了创作经验;4、应制诗改变了单纯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3ca522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