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歌走西口赏析》,欢迎阅读!
?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 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很多人是由于?走 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熟悉,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 运.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 西口的漂泊生活.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 “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民歌?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 不可考,或日为山西民歌,或日为陕西民歌.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日为山西的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着名风 景名胜区.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 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 一 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杀虎关,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 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0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 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 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
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 〞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开展兴衰的历史.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 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局部地区在内的西北地 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 是为“走西 口〞.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 地区的繁荣.
清代是中国人口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 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 人地矛盾锋利,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 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 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士默特、察哈尔和 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 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 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使当地形成富有浓 郁山西外乡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局部,通过人口迁移,与 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 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 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 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局部地区寸雨未下.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 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磺优 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 不堪.〞在贫瘠的土地,严寒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 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 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 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
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 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奉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 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 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 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 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 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 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走西口?有多个版本,其中大多数是“山歌〞体裁,短短的上、下两句, 便能完美地揭示出一个完整的乐意. ?走西口?还有少量的“小调〞体裁,如文 中例举的这首女声版?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焙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 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曲调十分简洁、动听,由四个简短 而又相对独立的乐句组成起、承、转、合的结构而一气呵成,虽然是一些琐碎的
家常话,唱出来却缠绵俳恻,使人感慨万千.故土难离也得离,心爱的女人难舍 难分也得舍也得分,生活中无奈和辛酸充满在整首歌曲中,使听者动容.
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 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 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 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焙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 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对命运的 挑战,是对新环境的开拓.走西口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走出了一片新 天地,正是他们开启了 “海内最富〞的辉煌时代.走西口这一自发行为深刻地改 变了山西与蒙古地区的开展进程.歌曲经当红第一女歌手朱逢博唱红大江南北.
民歌?走西口?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 和最亮丽的激情.土气、大气、美气一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歌词 贴近生活,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民歌?走西口?所表现的大都是歌手自己的切身感受,它的唱词凝练深刻、 震撼人心: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 口〞,“哥哥你出了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马多来解 忧愁〞,“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和你一起 走,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这些普通的语言将亲人问的离情别意描绘到了极 致.歌词浅显易懂,意境也不难想见:夕阳下,古道边,惆怅的少女送自己的情 人.前途不可测量,远方有多少风雨哥哥何时回来,自己那么会痴心地等待.少 女是年轻的,是稚嫩的,是单纯的.她不知如何向情人诉说满腹的哀愁,只能用 近似唠叨和琐碎的叮咛嘱托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歌词的意境,其实和“绣荷
包〞相同.不同的是,“绣荷包〞中情人的消息为少女带来了希望,“走西口 中的哥哥那么要面对无尽的远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b4a6c87c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