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案例: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偏区现象

2022-07-30 17:01: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偏区现象》,欢迎阅读!
小班,幼儿园,幼儿,现象,区域


案例: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偏区现象

案例实录:(一)

随着入区音乐声响起,区域活动开始了,刘傲宸、蔡楚玉又一起携手进入了娃娃家,姜钰涛等几个孩子也纷纷戴上了娃娃家的入取卡,进入了娃娃家里进行游戏刘傲宸对小玉说:“我当爸爸,你当妈妈好不好!”小玉高兴地点着头,抱起了一个布娃娃。很熟练地拿起奶瓶喂布娃娃喝牛奶,刘傲宸也熟练地拿起牙刷跟布娃娃刷牙、洗脸,还陪着布娃娃玩起了小汽车玩具。俨然一个很称职的小爸爸形象。李烨鸣却因为娃娃家人数已满,没有入取卡进去娃娃家,一直站在呆呆地站在娃娃家外面,看着娃娃家里面的孩子游戏了好一会。才依依不舍的从娃娃家来到了人比较少的建构区戴上入区卡,玩得闷闷不乐,直到区域活动结束音乐响起。 案例评析:

刘傲宸、蔡楚玉和姜钰涛三个孩子近两周以来已经连续在娃娃家中玩了很多次了。天天抢着到娃娃家里去玩,在与人交往和角色扮演的发展上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娃娃家里游戏的常规规则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要换区去玩,这样长期下去,他们将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幼儿区域活动的人数限制,也造成了其他幼儿没有机会进去娃娃家玩。

针对这一现象,我使用了两种解决方法:

1、我在每次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我都会提示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区域去活动。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环节中,也会对经常换区的幼儿提出表扬,起到榜样作用。

2、将区域活动中出现的抢区、偏区的现象,在集体教学中来进行融合性教育。通过集教学,如:社会活动,针对幼儿争抢的行为从思想上解决,融入谦让、学会等待、知道轮流玩、学习分享的快乐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实录(二)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这次,李晔鸣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娃娃家。终于抢到了入区卡的李晔鸣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高兴地和小伙伴们玩了起来。姜钰涛这次来晚了一步,没有能够进入区角。很失落地来到了体育区,体育区的小朋友也满了。姜钰涛更加失落了转了一大圈,在建构区旁停留了一下后,看建构区里只有两个小朋友在玩,他又静静地离开了,来到了图书角,带上了入区卡后,开始安安静静地看起书来。 案例评析: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区了,一个原因是因为娃娃家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娃娃家布置得很温馨,有一个很好的家的氛围。每次区域活动音乐一响起,孩子们都会飞奔到娃娃家去,速度快的孩子就可以抢到入区卡,速度慢一点的孩子就只有选择别的区了。通过我的观察,我们班最冷清的活动区就是建构区了,每次孩子都不多。在建构区里,孩子们可以用来搭建的材料很多,有积木、积塑、大小不一的纸盒、牛奶罐。操作性很强的材料很多,可是为什么孩子们都很少进入到建构区呢?最后我发现,可能是因为建构区的外部环境不太能够吸引孩子们,首先就没有从视觉上吸引住孩子。

孩子都是喜欢鲜艳、漂亮的事物。于是我发动家长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和世界著建筑物的图片把建构区布置得丰满又漂亮。让孩子们在建构区玩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物的各种风格。刺激他们的视觉和创造力。 案例实录(三)

随着区域活动开始的音乐声,孩子们开始自由选择区域。离娃娃家最近的小羊组又一次占领了娃娃家的领地。刘傲晨和小玉也又一次如愿进入了娃娃家,两个孩子高兴得不亦乐乎。姜钰涛坐的小猴组是离娃娃家最远的一组,虽然他已经跑得很快了,但还是小羊组的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多数都进入了娃娃家。姜钰涛也只有扫兴地去选择别的区。他来到建




构区,发现了建构区和以前有所不同了,于是选择了建构区的入区卡,进入了建构区。这次李晔鸣小朋友是主动地选择了进入建构区进行游戏 案例评析:

通过改变了建构区的外部环境后,进入建构区的孩子增多了,这说明通过上次观察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可是对于个别孩子偏区的问题任然没有得到解决。座位离活动区进的孩子永远得到了优先选择入区的权利,而座位离得远的幼儿却每次只能被动地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区。这样一来,不管是优先选择入区的孩子还是被动选择入区的孩子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多种尝试,对于个别幼儿偏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于是我尝试了将三种方式相结合,以此来达到解决幼儿偏区的问题。 1、调整选择区域的方式。分组轮流优先选择区域。

在区域活动开始时,孩子们会一拥而上,既没有秩序,又有安全隐患。对于座位离区角近或是跑得快的幼儿总是可以优先选择自己想去的活动区,而座位离得远或是跑得慢的幼儿总是被迫选择了自己不想去的区域。于是我们可以分组让幼儿优先选择区域。比如:第一天我是由小猴组、小鸭组、小牛组、小羊组的顺去让幼儿去自愿选择活动区,那第二天顺序就会变成小鸭组、小牛组、小羊组、小猴组的顺序,以此方法循环。这样每一组的孩子都会有机会可以优先选择区域,也会轮到最后一个去选择区域。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优先选择区域活动的机会。

2、调整入区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控制幼儿的偏区现象。

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孩子只偏爱去一个区角去玩,这样既阻碍了别的幼儿进去活动区的机会,幼儿自己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表格的形式可以控制幼儿偏区的现象。表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孩子在每个区有5-6次玩的机会,在入区卡的旁边附上一张表格进入区角一次,就在自己的照片下或者学号下盖一个章,再带上入区卡进入区角游戏幼儿章子满了以后,知道只能选择其他没有盖满章的区角进行游戏此表可以每月更新一次。那么在这一个月里每个孩子每个区都有进入最多5-6次,最少也要进入3-4次得机会。 3、调整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

幼儿出现抢区、偏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操作材料不感兴趣。这时就要将其他区的操作材料及时地根据操作材料的操作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是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等来进行有效的调整。 案例总分析: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个性化学习为前提,自主活动的过程。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注意力时间逐渐增长,有交往的愿望,有简单收整玩具的能力。蛋液正式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也造成了小班幼儿自制力还不强,规则意识不稳定、缺乏任务意识、




目标意识。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的偏区问题比较严重,有两种偏区现象。 一种偏区现象是,有的活动区非常热闹,孩子天天都要抢着去玩,不会换区玩,这样长期下去,将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特别是每个区都有人数的限制,造成其他幼儿没有机会玩此区。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性格比较孤僻、胆小、内向的孩子总在操作区或者图书角里活动,不愿意进入交往比较密集的区域,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就更加少了,不利于幼儿的性格培养。 措施成效:

通过近两个月的不断调整,也渐渐地看到了孩子们开始尝试走进不同的区域去游戏进入各个区的孩子多了,在边上无事可做的孩子减少了。经常到娃娃家去玩的孩子主导选择了其他区域进行游戏了,为娃娃家腾出了地方,让其他孩子也可以进入到娃娃家中来进行游戏。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的孩子,看到表格满了以后,也会高高兴兴地走到娃娃家,和同伴交往起来。

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得更加开心了,互动和合作的意识也加强了,创造性、自主性、积极性能够更加好的发挥。自主、探索、快乐中幼儿得到了个性化又全面的发展。

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将继续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适时的引导者。幼儿能够在妇幼个性的区域活动中全面发展,收获更多。

单位:湖北省军区幼儿 作者:王慧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f491f65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