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诗歌透射出的家国情怀

2022-04-13 22:1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昭君诗歌透射出的家国情怀》,欢迎阅读!
昭君,家国,透射,情怀,诗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昭君诗歌透射出的家国情怀

作者:杨继武 杨东辉

来源:《中学语文·语文论坛》2018年第01

王昭君作为汉元帝后宫中的一位妃子,自愿嫁给匈奴单于,若抛却政治背景考量,从世俗的婚嫁角度来看也算不上掉架子的事,就像诗人王睿写的: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站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代不同人对王昭君投射的不同眼光,如同阅读一部社会心理大书,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心理现象。历代文人为什么对此事总是唏嘘慨叹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汉族士大夫内心深处莫名的文化自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爱国忠君情怀

老百姓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大多是从戏剧、通俗小说开始。戏剧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这部戏里,王昭君是一个大义和亲的形象,马致远在故事中加入了王昭君与元帝的个人情感。妾身这一去,虽为国家大计,争奈舍不下陛下。王昭君成了一个为保家国而牺牲的志士。在皇权框架内,人们的心理情感投射自然而然地以忠君爱国为皈依,爱国实际上往往成了少数忠臣义士之事,但是到了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普通百姓如昭君仍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保家卫国。

然而王昭君,在汉匈对峙匈奴主动和亲时,她出塞远嫁为大汉子民赢得了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的和平阳光,昭君的爱国忠君情怀彻底抽去了封建的忠君基石,她忠于的是国家及人民。所以她坦然地自请远嫁匈奴,最终死在大漠,魂归青冢。她以柔弱身躯换得汉匈九十年的安宁,她的情怀不亚于边关将士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的爱国忠君情怀。

元朝人许有壬在《题友人所藏明妃图》写道:妾身虽苦免君忧,犹胜专宠亡人国。其表达的思想跟马致远一样。

金朝诗人王元节的《青冢》与上面这首主题一致,只不过批评的意味更重一些。诗这样写道: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二、故土情结

从北朝到唐朝,诗人写王昭君基本上是以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留恋皇恩、红颜薄命基调,怜惜美人不幸,悲叹命运不公。《全唐诗》中,除了杜甫、白居易、张仲素等人在这一主题上有所开拓外,其他如李白、上官仪、刘长卿等人基本上都是表达昭君怨的主题。例如李白诗中曾这样写道: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最早写王昭君的北朝诗人庚信的《明君词》也是如此: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f040d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