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精品教案_1

2022-04-19 05:19: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精品教案_1》,欢迎阅读!
唐诗,选读,余晖,宋词,教案
无题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解读意象,紧扣手法,体味“别难” 2.知人论世,理解内涵,个性解读,共鸣于心。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解读意象,紧扣手法,体味“别难”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答疑

1.导入: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首《无题》,去体会穿越时空的文字中所蕴含的真情。

2.交流预习中读音和翻译的问题。 读音:为:wèi ,介词,替 n 殷勤 yīn qín 翻译: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试背诗歌。

2.你感受到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因何产生的呢?能用诗中的一句话回答我吗? “相见时难别亦难”

3.历代文学家关于离别与相见有不少佳句流传。ppt】颜之推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曾说“别日何易会日难”,李煜有言“别时容易见时难”。李商隐却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首句中出现了两个“难”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第一个“难”表现了由于某种原因的阻隔,相见的机会难得。第二个“难”写出了别离时的难舍难分。首句之中两个“难”字,使相见无期的分离之痛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



三、合作探究,品读“别难” 1.全诗的诗眼就是“别亦难”,诗人是如何层层深入表现“别难”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写下要点,再小组合作探讨,一会儿请通过诵读和赏析来诠释你们的理解。

“东风无力百花残” 朗读:应着重读“无力”,尽可能的拖音,读出无力感。“残”重读。感情要很深沉真挚。 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在无力的东风、残花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结:①还原了分手时所见的一片衰败春景,春风力竭,百花凋谢,通过“东风”“百花”这些意象的解读体味到悲伤凄凉的氛围,烘托了“别亦难”的心境。②对于百花凋残的无奈怅惘。③无力的东风如同人缠绵的相思,自身的遭遇如同凋残的百花,反映了美好受到摧残的人生际遇。

寓情于景,既写自然环境,又是心境的反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朗读:“到死”“成灰”重读,表达至死不渝的情感,要读得坚定而有力;“丝”“泪”重读,延长;“方”“始”,才,方要稍加延长,表达至死方休的思念。



1 3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字与“思”谐音双关,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执着追求,就算作茧自缚,这种思念至死方休。写出了痴情。

“蜡炬成灰泪始干”以烛泪比作眼泪,以蜡烛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比喻主人公为不能相聚而痛苦不已、思念不止。痛苦之情将终生相随。

诗人用两个比喻圆满地表现了纵使相会无期,痛苦终生,但是思念不止,至死无悔的复杂情感。正是因为抒情主人公与对方有着如此深挚的情感,才会“别亦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朗读:语速慢一点,4/3停顿,重读“愁”“改”“寒”“月光”延长。 从哪个字看出是想象?(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应”是揣度、料想,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写。

颈联想象别后生活,“晓镜但愁云鬓改”想象女子晨起拦镜,担心年华逝去。 为什么云鬓会“改”?

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夜吟应觉月光寒”想象对方别后夜不能寐,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月光寒冷。“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这两句想象了别离后的愁情苦况,更与首联的“别亦难”相照应。

追问:这里使用虚写(想象)有什么作用呢?

借助生动的想象,扩大了意境,体现了抒情主人公对于对方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由于诗词篇幅短小,诗人通过虚写,使其曲折有致,情韵悠长,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唐诗,理解大意。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2010年江苏高考卷)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既然住处不远,为什么要请使者去探望呢?

对方住处不远,但却要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暗示了两人事实上难以相见。至此,结合首句,再度增加了“别亦难”的情感力度。



小结:四联从不同的方面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但都归结到“别亦难”

2.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四、知人论世,个性解读

1.同学们,汉乐府、民歌有题目,诗经也有题目,就算没有题目也往往取第一句中的几个词为题,但李商隐却是头一个写了一组《无题》的。能不能谈谈你对本诗内涵的理解。

①显然同学们对李商隐的生平做过预习,他与宋华阳的感情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本诗表达相思离别之情就可以理解了。

②作者借写对对方的思念寄托自己的情志。



2 3


《离骚》中的“美人”常比作君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作品中的美人意象常作为君主的象征。后代诗人常以男女之情比拟君臣、师生等社会关系。

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他多次写信给令狐绹陈情,而令狐绹不予理睬,致使他用世之心虽切而进身无路。义山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明确陈述自己写诗之情况云:“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所以可以将本诗看作诗人借写对对方的思念,寄托自己的政治追求。

③刚才的两种理解是我们同学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推究本诗的内涵。“诗无达诂”,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某些句子还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吗?你们曾有过类似的情感吗?能不能结合你们的经历或感悟来谈谈?

全诗充满着痛苦、失望而又执着、热烈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一定具体指对爱人的情感,也许是对某一个亲人、某一个朋友的思念。

对某种求而不得的东西的追求,也许是一种梦想。 老师的奉献的精神/工作、事业的执着。

小结:无论是政治理想还是美好事物还是爱情,我都不愿意给大家下一个定论。李商隐幼年丧父,爱情坎坷,妻子早亡,卷入党争,仕途灰暗,这样的人生阅历,充满悲痛,但也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他的诗歌深情绵邈的特点。通过本文的解读,我想让大家知道分别是有多样性的,无奈怅惘、痴情苦意也可以有多样性。(古典优秀诗词的永恒魅力来自于不同时代不同读者感悟的多样性。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把这首诗再诵读一遍。(配乐)

五、总结

这一堂课,我们从作品出发,以朗读开始,还原画面,解读意象比如春蚕,比如蜡炬,紧扣比喻、虚写等手法,体味到“别难”的情感。而后,知人论世,探究作家表达的主旨,最后我们也加入自己的读者视角,参与解读,共鸣于心,和李商隐共同创作了这首诗。

【投影:还原画面、解读意象、紧扣手法、寻觅真情、知人论世、共鸣于心】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段话,让我们用心去朗读这段文字——

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朱光潜《诗的境界》

这“无数的心领神会者”是谁?今天同学们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你们对这首诗都有自己的解读。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cef9e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e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