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伦理困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伦理困境
作者:杨蓉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8期
【摘 要】“案主自决”原则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彰显着社会工作的精神理念。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使社会工作者能将专业的价值观转化到具体的专业实践活动之中。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一定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特点,因此,“案主自决”原则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应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来建构适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伦理原则。
【关键词】案主自决;社会工作本土化;伦理困境 一、社会工作中的案主自决原则
“案主自决”本身首先就是一种价值,其次,它是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体现。案主自决,是指在社工实务中,案主有自由选择和决定的需要与权利,社工应当尊重并培养案主这种自我决定的能力。因为我们社工本身就有始终如一的基本信念: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选择。
“案主自决”原则通常也是有一定前提的,首先案主要有自决的能力;其次案主的抉择不能伤害他人。做为一名社工,在案主自决原则的指导下也会出现一些困境。比如,案主有限知识与案主自决权利之间的矛盾。当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作出决定时,社会工作者很容易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案主产生一定的伦理价值的影响,而一味的尊重案主绝对的自决权可能会受到案主有限知识的限制而使案主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 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最早是在1971年联合国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查时提出的。王思斌教授在2000年提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是指产生于外部社会工作模式进入中国,中国的文化、制度、思想、政治同其相互影响进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发挥功能的过程,并在其《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文中提出:“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产生于外国(或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发生变化的过程。一般是指社会工作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进入后发展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现象。”
本土化不仅指的是外来的东西对它所进入的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而且更加强调后者的主体性,即它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本土化指的不仅仅是地理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一种外来东西“进入”某区域的概念,它更多的是强调外来的东西进入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与原有的社会制度相配合,共同支持人们共同生活的过程。 三、“自决原则”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伦理困境 (一)伦理困境
关于伦理困境的含义,有学者指出:“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Reamer,1999)。伦理困境起因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冲突、道德特质等,并且贯穿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始终。 (二)“自决原则”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伦理困境
“案主自决”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原则,其中国化在社会工作中国化的大背景下是必然的。我们不但要对“案主自决”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要将其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找两者的契合点,将本土化了的“案主自决”原则发展性的应用到社会工作具体的实践中。 1. 传统的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被汉代以后的统治者接受,并以之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伦理社会体系。儒家思想在三纲五常的伦理等级的影响下,使得中国人尤为注重家庭利益,从而忽视个人利益和权利。这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中强调尊重个体利益和个体独立性相违背,这使案主在遭遇不幸后求助动机缺乏,对个人的主题意识和权利观念淡薄,因此,加大了社工介入的难度。 2.传统的道家思想
道家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探讨人生,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主张个性超脱,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道家更多的主张在困境中的自恃自守,不寻求帮助,这也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中强调的“个人有能力与动机追求更美满的生活”相悖,使人们在遇到困难后消极处事,不会主动求助。 3. 传统的佛教思想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深深的扎根于中国人最深层的思想中,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必须先有因再有果。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人很强的宿命观,尤其是当人在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感到无力时,就会用这种宿命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的不幸和受到的惩罚都是命中注定的,没有权利意识,不善于寻求外界的帮助,对外在的帮助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丧失自己获取帮助的权利。 4. 传统的求助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社会工作助人行为多以一种行政性、半专业化的方式出现,这种助人行为是被纳入行政框架之中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考虑不到受助者自身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中国人的人情是一种“差序格局”,因此人们实施的助人行为,多以身边的亲戚朋友为对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当人们遇到问题需要求助时往往先求助自己关系网内的熟人。另一方面,人们只是帮助那些他们认为是好人的人,人们通常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
中国社会工作有着与西方不一样的价值观,因此,中国文化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实务的影响,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伦理困境问题也不是单单伦理守则可以解决的,这需要社会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相关的技巧才能更好的到达目标。 但是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距离西方社会的专业社会工作都还有一定差距。不可以忽视的是,社会工作在中国作为一种西方的舶来品,它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所以发展社会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而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社工价值观和伦理困境,其中“案主自决”只是这些伦理困境中的一种。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玉松.从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看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安徽文学,2008(4). [3] 李清昕,余冲.本土化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4] 江娅.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d83ca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