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对麦芒,他为何总说反话?

2022-06-13 19:00: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针尖对麦芒,他为何总说反话? 》,欢迎阅读!
何总,针尖对麦芒,反话
针尖对麦芒,他为何总说反话?

作者:多多黛

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 2018年第12



01

前不久,我带着言宝一起逛商场,看到一家店的衣服很不错,就和言宝说:“给你买一件小皮衣穿,多酷啊。”

言宝眼睛瞅着那件小皮衣,满脸的欢喜,可是,嘴巴上却说:“难看死了,我不要。”

店主说,这一件销量特别好,现在是清仓了,所以价格很优惠。看着言宝那个样子,我只能以安慰的口气说:“好啦,来试一下嘛。”

他就蹭蹭蹭地跑过来了,能看得出来,他还是很喜欢这件皮衣的,但是,在试穿的过程中,他却一直在说:“不喜欢,不好看,不要。”

看着他这样,我故意说:“你不喜欢就不买了。”

听我这么一说,言宝立马捂着衣服说:“我就要,我就要买。”

这已经不是言宝第一次说言不由衷的话了。有时,我喊他吃饭了,他嘴巴上说着不吃,但是,人已经过来了。或者是说不喜欢我,可是,又过来抱着我。

说反话,几乎成了言宝的说话风格

咨询了一个学儿童心理学的朋友,他告诉我,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说反话的过程。说反话,既是孩子和成人的游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对抗。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他没有说出的话,也有他想表达的心理。

02

孩子说反话,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自我的成长

2岁以后,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个性,探索时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不喜欢成人的要求、指令或者是命令。

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对于他们做什么,怎么去做,会说得更多,经常会站在一旁指手画脚。

幼儿园门口,两个小朋友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摘树叶准备“做饭”。但是,他们摘树叶的时候,明显没有技巧,所以摘得树叶都是残缺的。我主动上前告诉他们摘树叶的方法,并且示范给他们看。结果,她们并不领情,还对我说:“就不这样摘。”


想想这两个小家伙真的不识好歹,可是,我却忘了,这样做就是在质疑他们的做法,肯定不被接受。如果我先跟他们说“你们摘了这么多树叶,我可以教你们摘得更多”,也许他们就不会这么排斥我。

对孩子来说,成长就是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而家长的质疑和唠叨,就是一种不信任。所以,孩子们自然要说“不”,即使心里觉得你做的是对的,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他也要口非心是。

希望得到关注

不少父母在孩子会独立行走,或者会说出自己要求的时候,就对孩子开始了“散养”:给

你一堆玩具,自己扒拉去;给你几本书,自己翻着看;或者索性打开电视,把孩子交给动画片。

不被关注的孩子,内心是有感觉的。只是,他们情绪控制能力还比较弱,一旦他们感觉到不满,就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和父母作对——你说什么,我都是一个字“不”来回应你。

因为老公在外地,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所以在做家务的时候,言宝几乎都是一个人玩。有时,他要尿尿,我说自己去吧,偶尔,他会尿到裤子上,但在我看来,这都没有关系,孩子需要独立。可当我说来换裤子,他就会说“不”。现在想想看,他并非是真的不想换裤子,而是想得到我的关注,希望我陪他。

受父母的影响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与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育的关键期,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大增,但是对于语言含义的理解却还处于发展中,所以常常理解不了什么是“正话”,什么是“反话”。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也和言宝一样喜欢说反话。有一天,我带言宝去他家玩,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我俩在一起聊天。

做饭时间到了,朋友说随便在家吃一点,省的我和言宝回家还要做。可她刚到厨房,就喊了一句:“乐乐,你来看你干的好事儿。”

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儿子在厨房玩了米,把米撒得到处都是。

他儿子高兴地跑过去,可一看妈妈皱着眉头,他开始手足无措,一脸的懵懂。也许,他在想,我明明犯了错,为什么妈妈说我干了“好事”呢?

所以家长尽量不要用“反话”表达意见,可以用一些积极正面引导的语言,甚至辅以肢体语言,让孩子明白家长要表达的意思。

说反话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本来还在想做什么事,却用相反的话表达出来,真实的心理就不会被看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03

对于孩子说反话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呢?

不纠正


说反话,只是一个行为结果,发现背后的情绪,才是首要的事。

有一次,我正在书房噼里啪啦写稿子,言宝跑过来,打了我一下说:“哼,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欢你了。”

我立马放下手中的稿子,跑到他身边去,想知道他怎么了。原来,他正在看一本妈妈陪着小蚂蚁去找食物的绘本,觉得我不陪他,就来了情绪。

我抱着他说:“妈妈马上就写完了,等会儿我们一起去公园玩沙子。”

听我这么一说,他伸出手臂抱着我说:“妈妈,我最爱你了。”说“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欢你了”的反话,其实是心底的情绪在作祟。一旦这种情绪被发现和安抚,孩子就会用恰当的语言,直接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尊重

在孩子自我意识强烈的时期,家长更应该做到尊重孩子。

从内心的情感来说,孩子和成人一样,需要被尊重和认可。家长无法做到这一点,就容易给孩子造成居高临下的感受,孩子如果感受到了“压迫”,就会说反话,表现出一种反抗的姿态。

所以,在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过多干预,而是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多一些赞美,少一点责备。

理学上,有一种“三明治效应”,就是把批评的内容加在两个表扬中间,这样会使孩子更容易接受。

这一点,我身边一个朋友就做得很好。她从来不直接批评孩子,孩子完成一个积木的搭建,她会先夸这个积木搭得有多好,再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再表扬她儿子有多棒,可以自己搭出这么好的造型。

她儿子就基本上不说反话,有什么要求和想法,都会直接表达,而她也是认真考虑,给予回应。

不命令

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少用命令的口气——温柔而坚定的语气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且去执行。

还有就是,在孩子做错了的时候,不要过多埋怨,而是给他们指引一个方向,明确告诉他们,可以怎么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唠叨和质疑他们的行为能力。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需要用反话来引起我们的关注,达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因为他们的情绪可以及时被发现和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4cbc15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