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原》,欢迎阅读!
一,名词解释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
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物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矛盾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互相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
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的发展规律。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真理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
最基本的关系。
观念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
施。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互相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
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二,简答
物质观的概念及意义: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以及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得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唯物辩证否定:
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情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为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分三种: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与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在认识中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其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
决。)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
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现象反映到头脑形成直接经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所为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一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具有最高的权威。
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包括劳动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的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问题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阶级斗争的作用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的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阶级调整某些经济关系与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4240a9dd3383c4bb4cd2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