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质量是什么》,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质量是什么?
作者:凌龙华
来源:《教师·下》2011年第04期
谈教育,自然要谈教学。谈教学,不能不讲质量。
质量是什么?在某些理想主义者看来,仿佛一谈质量,教育就降格,教学就从艺术沦落为技术。固执己见与极端碰撞,让基础教育的大地发生裂变。 莫名其妙中,两座对峙的山峰隆起了“应试教学”与“素质教育”。
在“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的演绎下,教育质量的内涵一次又一次发生畸变,到最后,滤尽滋润,尽现筋骨,铮铮然,棱棱然,让人不敢触摸。“硬到底”的质量自然钙化成了赤裸裸的分数和赤裸裸的名次!
失水的质量,表面看来很足实,但光泽、意蕴呢? 失土的质量,乍一掂量很凝重,但活力、后劲呢?
教育质量的“水土流失”,让教育抛却文质彬彬的气质,首次以准武夫、类商人的面目赤膊上阵。成者为王,一考赌青春。“独上西楼”的寂寞,“望尽天涯路”的求索,在“一分抵万金”的现实面前,失衡了,失度了,失措了。
功利与世俗,让一个名叫“应试教学”的怪物浮出水面,大兴风浪,也大受攻伐;而自命为“素质教育”的闺秀,此刻躲进小楼,向隅而泣,哀叹不绝。 究竟是谁惹的祸?对此,我们有必要重整一下教育质量观。 质量首先是品质、素质。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因而,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决不能停留在“物理量”层面,更不能混同于“物”及物的“生产”。
教育质量的评估,是个综合、动态的过程,充满着“人文”气息和“人本”特质,其核心为教育的品质和教育共同体(师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育质量的高下不是能用简单的“数位”标识的,也不是“即时”可以论定的。
“百年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育品质,目标在于提高教育素质,使教育共同体有健康、和谐、多元、多彩的成长,使教育过程有“可持续性”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有关注了教育质量“品质、素质”之内涵,教育质量的评估才能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评估的实施也才能更科学,更实质,更能激励人成长。这样的质量评估,可谓是“发展性评估”。
质量同时是分量、数量。
教育成就的相对隐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对教育质量的评价首先是“质”,是质的真伪优劣。这是件极困难且相当微妙的事情。因而,教育也需要另一种“显性”的衡量——量化考核。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只要不极端化,不绝对化,不“唯分至上”,不“唯量是图”,那么对“量”的关注,无可厚非。
教育质量以客观的“数位”标量,那就是我们熟悉的“分量”与“数量”。分量是指分数、名次,数量是指人数、总数。
教育质量的量化,简捷、直观,极具“可公平”操作性。同时,量化也使得“精细管理”和“竞争机能”充分发挥。遗憾的是,我们对教育质量的考量,太多比较“量”而较少问“质”。热衷于“即时效应”,恨不得事事、处处、时时以“量”代“质”。“数位迷信”和“唯量化”,使教育质量的第二属性“分量”“数量”变味,由此遭受“素质教育”的唾弃也就在所难免。 “质”与“量”是支撑成功教育的两维,难分难解,相辅相成。
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教育的“神圣使命”——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境界。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c36be1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