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8-17 04:08: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宋史,文言文,苏轼,练习,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B.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C.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D.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嘉祐二年”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期,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太守”在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侪”是“辈,类”的意思,相当于“伦”“徒”“属”“辈”等。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苏轼未成年时,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四、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 11B 12C

13.(1)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

2)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段防守,终于保全了城池。 【解析】

10.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句意: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裕的百姓争着要出逃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裕的百姓都逃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坏城池。”(他)将富裕的百姓赶回城中。 “富民出”意思完整,后面应断开,后面的“民”应做“皆动摇”的主语,排除AC两项“吾谁与守”为宾语前置,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错,应为“列为尚书省六部之一”。 故选B

12.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错误,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而是请朝廷追封自己父亲。 故选C

1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1)“轼之才,远大器也”,是判断句。器,杰出;为,被。

2)庐,名词用作动词,住;以,来;守,防守;卒,最终;全,保全。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有关古今的成败,(苏轼)总能说出它们的要领。程氏读东汉的《范滂传》时,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软问道:“我如果做范滂一样的人,母亲会不会答应呢?”程氏说:“你能做范清一样的人,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

等到成年的时候,(苏软)对古代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常常一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贾谊、陆贄的文章。后来读了《庄子》,感叹不已,


说:“过去我有些想法,没能表达出来,而今读罢此书,真是句句是我的心里话呀!"嘉祐二年,(苏软)参加礼部考试。当时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不良文风占据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考虑扭转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又惊又喜。后来(苏轼)拿着信件来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听到此话的人起初喧哗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

英宗治平二年,(苏轼)进入登闻鼓院任判官。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说过苏轼的名声,所以就想按照唐朝的先例,召请苏轼进入翰林院,担任知制诰一职。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现在关键是朝廷要培养他,让天下的士人没有不敬畏爱慕佩服他的,都希望朝廷重用他,那时再重用他,人们就不会再有异议。(如果)现在骤然使他身居要职,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为这样恰当,那样反而拖累了他。”苏轼听说了韩琦的话,(对韩琦非常感激,)说:“韩公是一个以德爱人的人!”适逢苏洵去世,(英宗)赐予苏家金银丝帛用来治丧,(苏轼)婉言谢绝,只求迫封(苏洵)官爵。(英宗)于是追封(苏洵)为光禄丞。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裕的百姓争着要出逃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裕的百姓都逃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坏城池。”(他)将富裕的百姓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毁坏城池,事情很紧急,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污泥和积示,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应当效命(于您)。”于是(苏就)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在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成马台开始,一直到城墙。雨日夜不停地下,没有披淹没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段防守,终于保全了城池。(苏轼)又请求调来征夫加固城墙,编排木桩,填以土石,以防备洪水的第二次到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做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e69599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