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鲁迅是一个“过时”的任务吗?_鲁迅精神议论文800字

2022-04-09 12:37: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住鲁迅是一个“过时”的任务吗?_鲁迅精神议论文800字》,欢迎阅读!
鲁迅,议论文,过时,记住,任务
《记住鲁迅是一个“过时”的任务吗?_鲁迅精神议论文800

字》















沈敏特先生简介 沈敏特,毕



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当过《新世纪》执行总编,创办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图书出版社并任法人代表及总编辑,现为安徽省文联专业作家,评论家,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专任教授。著述涉及文学评论,文化评论,政治评论,杂文,散文,随笔,电视剧本等各个领域。 最近沸沸扬扬争得不可开交的一件事是: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流中,某地中学语文教材对选篇作了大幅度的更换。比较触动人心的更换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上;鲁迅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下。 我对教材改革的基本态度是:教育需要改革,教材岂能万古不变。这是一。 我主张语文教材百花齐放多元化,让教材在良性的竞争中不断改进,几个专家本事再大,也不如调动更广大的智力资源。这是二。 材改革的目标是向着现代化前进,而不是倒退。时髦、时尚与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并不永远划等号的。有时趋之若鹜的时髦、时尚,本质上是落后的,非科学的。这是三。 金庸的作品我从未拜读,包括改成的电视剧,也从未观看。这属于我的个人兴趣,个人兴趣是个人阅读选择的标准,却不能当作文学评论的标准;我想,金庸作品有那么多的读者和观众,自有他的出众过人之处,作为文学评论家我万不可冒冒失失,根据个人爱好去说三道四。 然而在我的研究领域,渗透着我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最迫切需要而又最缺乏的,不是侠义情怀,而是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我的一切想法、意见、喜怒哀乐的情感,都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都是这个基本观点的派生、延伸、泛化和升华。 对于主张取消鲁迅作品有一种说法:一是鲁迅的作品产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离现在的孩子太远了。二是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不如那些通俗易懂的作品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鲁迅倒也说过,他绝不企求“不朽”,而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他但愿自己作品中反映的不幸的现实,能快快地焚毁,不再影响未来的现实;“不朽”对他而言是一种不幸。 无奈的是,我不得不坦言,鲁迅是“不幸”的。鲁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改造国民性”,他把国民性的种种弊病凝聚在一个人物典型中,这就是阿Q。但是他的目标远未达到。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大有进步,但也有曲折、失误造成的灾难甚至浩劫;我们以过高的代价换来了进步,而正在进行中的现代化进程,依然困难重重。所有这些灾难、浩劫和当前的困难,无不和国民素质的非现代化因素连接在一起,阿Q


仍然活在我们的灵魂中。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一个历史教训的总结。“以人为本”不仅是指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权利的维护,也指人的素质的优化。鉴古知今,记住鲁迅忧愤深广的笔墨,坚持一个“记忆工程”,以加深对现实的认识,促进国民素质的进一步优化,难道是一个“过时”的任务吗? 无奈的是,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个“遗忘工程”,它忽隐忽现,但十分强大,它以各种方式淡化不该淡化,掩盖不该掩盖的往事。它违背着一条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现代是从历史走过来的现代,现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地里冒出来的;对历史的无知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对现实的无知。央视《新闻联播》中有一个板块,叫“红色记忆”,我很赞赏。但我还希望这“红色记忆”更宽广些,更深刻些,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可囊括其中。恩格斯说过,我们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教训。 至于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不宜做教材”,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对教育功能的取消主义。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的过程;一个让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考验教师的责任心教学能耐的过程,看你能不能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使艰涩难懂的经典作品为学生所接受。人类的文化财富相当大的部分凝固在文本之中,没有一大批具有攻读能力的后辈,文化财富将在事实上流失,新文化的创造就失去了应有高度的起点,从本质上说,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倒退。 最近我参加了某高校举行的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应该说,教师们兢兢业业,想方设法,甚至挖空心思,要把教学搞好,实在是精神可嘉。但是,我忽然惊讶地发现,没有一个教师探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深刻化的问题,几乎一律在探讨教学方法问题;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探讨又几乎一律忽视了学生苦学精神和思维方式的培养,着重点是吸引学生能听下去,能有听课的兴趣,而不至于睡觉和逃课。也就是要追求一种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便能学到东西的方法。于是,有的要把游戏的元素引入大学的课堂,有的说,教学就是戏剧表演。这本身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学习是一个艰苦钻研的过程,需要的是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排除万难的精神和意志。一切教学方法,离开了这种精神和意志的培养和熏陶,便与教学目标风马牛不相及。教材的选择也不能一味追求好读、易读、不费功夫的读。教学是培养强者,而不是培养软蛋。 由此,我浮想联翩,想到了我们孩子的整个环境存在着一种“扭曲的爱”。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取消了培养独立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奋斗的力量的各种条件,让孩子们获得了一种疾病:精神上的消化不良症。学习变成了一个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没心没肺的过程。我想到了一位老外婆,她生怕孩子闹肚子,于是吃的东西,热了不行,凉了不行,硬了不行,只能是温温的,软软的,于是孩子真的“闹肚子”了――得了消化不良症。如今,这消化不良症已从生理领域转入心理领域,那就是精神上的消化不良症。 于是,古老的阿Q走不了,现代的公民来不了。鲁迅还痛苦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亦


农荐自《解放日报》20079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b6682f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