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子夜吴歌》之《冬歌》

2022-10-23 05:1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李白《子夜吴歌》之《冬歌》》,欢迎阅读!
子夜,李白,解读,吴歌》


蒙曼解读李白《子夜吴歌》之《冬歌》



朋友们,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子夜吴歌》的第四首《冬歌》,也是我们这个节目最后一首诗: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一直觉得呀,子夜四时歌这个题目本身就特别有诗意,春天怎样,夏天怎样,秋天怎样,冬天又怎样?四季的风物也正是四季的心情,让人就在这样的季节轮回里度过一年又一年,可是四季到底应该是怎样的风物、怎样的心情呢?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写过一首诗,到现在还广为传颂,他是这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真是一位高僧写出来的诗,让人把一切挂碍都放下,心头全无闲事、俗事,这才能享受人间好时节。

可李白不是高僧啊,我们最喜欢他的地方恰恰在于他是谪仙人,却又那么热爱人间,热爱人间的名山大川、热爱人间的美酒佳肴、热爱人间的功名利禄,也热爱人间的儿女情长。这天上的气度和人间的情怀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李白,也才成就了真正的李白。那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李白的四时歌,并非是没有任何闲事儿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而是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事情,确切地说是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女工,什么女工呢?春日采桑、夏日采莲、夜捣衣,那冬天呢,如果真是闲人,冬天应该去赏雪,像《红楼梦》第49回写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可李白笔下的冬天,不是闺阁女儿打发时光的风雅,而是一个饱经 沧桑的主妇赶制寒衣的辛劳,他是怎么写的呢?看前两句: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明天早晨驿使就要出发了,今天夜里赶紧给出征在外的丈夫,赶制寒衣。这两句诗啊,真是匠心独具,一开头就是满满的戏剧性,戏剧性在哪?在事出仓促、措手不及。本来丈夫在边关打仗,妻子在家中守候,惦记当然是惦记,但也无可奈何吧。可是呢,忽然之间驿使降临了,说要到丈夫戍边的那个地方去,这让每天牵肠挂肚的妻子何等惊喜呀,一定要托他给丈夫带点什么。可是呢,紧接着驿使又发话了,公务紧急,我明天一早就要走,这又让当妻子的何等焦虑啊!什么都想带,却又什么都来不及准备,怎么办呢?还记得岑参的《逢入京使》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也是忽然遇见了驿使,两个人都急着赶路,仓卒之际,甚至连写一封信都不行,只能凭君传语报平安了,这是何等无奈呀!这一次呢,这一次好歹还留了一夜的时间。所以呀,思妇下定决心挑灯夜战,无论如何也要给丈夫赶制出一件足以御寒的冬衣,这就是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那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不是裁征袍、剪征袍,不是制征袍,而是絮征袍呢?因为这是冬天哪,是送寒衣的季节呀,妻子生怕丈夫不够暖,所以一定要絮一层绵,再絮一层绵,这就是天宝宫女所谓的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多少情义,就在这一个字里头了。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此时的思妇其实也是在自己的战场上啊,对她来说明朝驿使发就是铁的命令,一夜絮征袍的紧张与急切,一点儿也不亚于在真正的战场上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丈夫。那 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紧张劳作的过程了: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这真是冬歌,十个字,季节感全出来了!很多人一定觉得,只有用皑皑白雪,才能表现出冬天的神韵吧,可是李白就是李白,他不写雪,照样能让冬天寒冷而洁净,寒冷在哪里?在冬夜抽针、把剪时候的感受。冬夜做活,裸露在外面的手本来就是凉的,而针呢,又是金属制品,金属导热,每抽一次针,手都会被冰一下,变得更凉一点,更僵硬一点。那细小的铁针尚且如此,更大的剪刀又会如何呢?岂不像握住一块冰一样,令人生畏呀,这就是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冬夜的寒冷感活灵活现了吧?那洁净感又在哪儿呢?在素手上。我们一直说李白是追求美的,一个征人的妻子,一个操劳的主妇,她的手是什么样,也许是粗糙皴裂的吧。但是李白绝不会这样写,在李白的心里,在李白的笔下,这个普通的征人妇也拥有一双如玉的素手,跟著名的美女罗敷是一样的。那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是违反了现实主义原则了吗?是啊,这不体现现实主义原则,但是它体现了中国从屈原开始的另一个原则——象征主义原则,屈原笔下为什么有那么多香草美人?因为诗人心中永远孜孜追求的明君美政啊!司马迁讲: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李白继承的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象征主义传统。冬夜抽针的手必须是素手,因为冬夜抽针的人有一颗素心。 本来冬夜苦寒,银针不堪抽,剪刀不堪把,可是呢,这样的感觉非但没有让思妇放弃,反倒让她更加坚定起来。假使家里都已经这样冷,边关的丈夫又该如何呢?想到这里,思妇一定又暗暗地加了一把劲儿,这个抽针握剪的频率更高了呀。她对丈夫的万般情意全都寄托在这忙忙碌碌的一双手上,她的手怎能不是美好的素手呢?冬夜固然是冷的,冷得让人不堪,但这刺骨的寒冷背后又有那样温暖的情义,这焦急的针脚背后又是那样绵长的相思,这不才是冬天最美的画面吗?那写到这里,主要内容都已经出来了,怎么收尾呢?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我把这千针万线做好的衣服托付给你,请你带给我远方的丈夫,请问你要几天才能把它带到临洮啊?这话说的真急啊,和开头一样急,开头急在哪儿?在明朝驿使发一上来就是急如星火,那是谁急?驿使急。公务在身,不得耽搁,有什么东西明天早晨必须交给我。想来面对这样突如其来、不给人喘息之机的驿使,做妻子的一定也抱怨过吧?怎么这么急呀?怎么不多给我几天时间准备呀?可是到了结尾,几日到临洮?还是急,这一次是谁急?是思妇急呀,现在不是驿使在催她,而是她在迫不及待地催驿使了,临洮那样遥远,你要几天才能到啊?从被别人催到催别人,这不是剧情反转嘛,为什么会反转?因为牵挂呀。开头埋怨驿使着急出发,不让她准备更多的东西是因为牵挂;此刻怕驿使走得不够快,不能及时把寒衣交给丈夫,还是因为牵挂。唐朝女诗人陈玉兰写过一首著名的《寄夫》诗: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李白这句几日到临洮背后,不就是寒到君边衣到无的焦虑吗?多少深情,多少牵挂,就在这反转过来的催促之中了。整首诗写得一波三折而又语浅情深,真是民歌本色、李白风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6e026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