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2023-04-28 13:2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吉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欢迎阅读!
吉林省,高层次,引进,思考,人才
关于吉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的研究与思

作者:古天姣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10

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不断地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这已经成为我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现实任务。



为了解决我省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外流问题,吉林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从问题源头入手,狠抓制度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突破人才引进瓶颈。全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局。通过搭建创业人才学习培训、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四大平台,大胆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突破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二是建立跨省服务平台。在授课培训方面,每年组织省外有关方面专家对域内人才进行授课培训,传授新理念新经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发达地区共同推动产业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市场手段、运用载体、团队集体、核心人才带动、高新技术项目开发等多种引进途径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务实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建立专家库方面,同发达地区对口建立专家库,根据重点企业科研成果转化需要,推行点对点的人才对口开发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吉林省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体来看,吉林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地人才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吉林省外地人才比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地区排名中处于中游水平。吉林省吸引外地人才的力度明显不足、吸引力不强。二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严峻。受经济发展水平、薪酬福利待遇、区位地理环境、人才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多单位都存在高层次人才外流问题,一些重点企业人才流失比例加大,尤其是在专业研究领域人才外流现象更为突出。三是团队性人才外流现象凸显。省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具有传统优势的科研团队出现了整体性外流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整体水平。四是高校毕业生处于净流出状态。作为高等院校较为集中的省份,很多紧缺专业和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更愿意选择生源地或经济发达地区,很少留在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净流出的状况始终存在。五是原有高层次人才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吉林省很大一部分技术人才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市,东西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人才却相对缺乏。吉林省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然而,随着自然资源枯竭、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很多技术人员和熟练高级技工未能被很好地利用,进而形成人才内流现象。

一是收入相对较低。这是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总体上,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与经济较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二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引进政策资金不足,在人才服務体系建设上也有欠缺,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致使企业科技研发、领军人才数量少,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人才的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健全的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不能从制度上保证选准人、用好人。三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够完善。与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人才承载能力不足,引才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够宽松。四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缓慢。目前,人才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缓慢,流动不畅和无序流动同时存在。引进人才的后续保障,如子女就学、配偶工作、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尚不健全。五是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与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吉林省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投入严重不足。在人才的再教育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一些管理者不知道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对人才的培养缺乏长远规划、明确的思路。

吉林省能否解决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外流问题,最终取决于是否能够建立起有利于企业成长、人才发挥作用的生态环境系统。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可以表现在三个层面,相互之间呈现多维性、关联性。第一层面是基础层面,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市场发展状况和效益、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生态硬指标。第二层面是主导层面,主要表现在社会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社会资源运用能力等生态软指标。第三层面是驱动层面,主要表现在引进人才的具体制度、机制和做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扩散效应。

吉林省加强高层次引进和使用,应借鉴好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认真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规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提升人才生态环境硬指标。生态环境硬指标是指社会物质环境,即与高层次人才生产生活相关的地区物质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


施等。此外还包括一些条件性硬件,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业集群化、信息网络、通讯传媒等传播通道及催生创新思想、产业的摇篮,它们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和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硬指标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性,发挥传统重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软环境。社会生态软环境是除硬环境之外所有对企业和人才有影响的其它因素,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层面,也包括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制度境、政策环境等中观层面,还包括创新文化、思想观念、行政工作效率等微观层面。软环境是企业和人才生态环境的内在推动力,对企业和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比发达地区,吉林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法律意识不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潜规则盛行,这些种种都意味着吉林省需要大力提升生态软环境,寻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用制度活力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简政放权、充分尊市场规律,改变固有思维观念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建立高活力的市场经济秩序、高效率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和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生态环境。

三是狠抓人才驱动战略。抓人才工作,定位是无为而治、有为而帮。无为而治就是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为而帮,就是政府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构建平台、提供服务。为消除人才外流的不利影响,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在稳定现有人才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调动高层次人才创新积极性。(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a33c6b0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