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奢侈的“清贫”》,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奢侈的“清贫”
作者:陈静
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9年第06期
导演贾樟柯曾执导过一部获奖纪录片,影片关注了流水线制衣时代,一群依然坚持手工制作的缝纫匠人,其中一位就是设计师马可,片名《无用》便是取自马可创立的服装品牌。原始、粗糙、耗时、费力的制衣过程,却饱含了匠人们朴素、自然、执着甚至有些执拗的制衣情结,看似“清贫”且“无用”的手作方式,实则体现了坚守内心纯净、追求精神富足的匠人之心。正是这份坚守,让“清贫”成为当今世界最珍贵的奢侈品。 身为教育人,同样需要坚守这份奢侈的“清贫”。
清贫,是坚守精神底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斯霞老师“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于漪老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教育信念,老一辈教育家们用一生坚守诠释了“清贫”二字的深刻内涵。教育需要这样的坚守,教师不仅要有“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气魄和胸襟,更要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气节与风骨,坚守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念。
清贫,是寻求内心良善。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更重要也更伟大的责任是教人向善。良善,是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心灵最柔软的触角。保持甘于清贫的良善之心,是教师应该坚守的职业良知,正如季羡林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良善,需要持續地反思与自省,能习惯独处,习惯与自我对话,习惯与内心交流。良善,还是内心深处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教师的职责,一半是教导学生,另一半则是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下功夫。而这种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这个周期呈现出非连续性的发展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前进、暂缓、停顿,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倒退。因此,只为追求称号、头衔的专业发展往往不能持久;唯有排除杂念,专心学术的真学习、真研究,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清贫,是无用之用。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所谓“有用”,断然免不了功利之欲,而少了一份平常心。现在有很多教师追求“拿来主义”“速成效果”,听到好课,往往不去思考其中的门道,只希望有现成的课件、教案可以照搬模仿,即便读书也只愿意读“有用”的书,对写论文有帮助的书,等等,这便是追求“有用”之用;追求“无用”,其实是追求一种平和的心境,让心安静下来,努力去感受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坚守清贫,其实就是坚守一颗安静的心,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只是闲暇时读一些喜欢的书,听一些愉悦的音乐,甚至做一些无用的念想,都会带来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自由,这种自由因珍贵而更显奢侈,它可以让你在世俗世界里始终保留精神成长的空间,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作者系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教培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a7455e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