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捕蛇者说++笔记》,欢迎阅读!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一、 文学常识: 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改革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最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较有成就的是《永州八记》。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记事,议论和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
二、整体感知:
全文共五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永州百姓争着捕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叙写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这是全文重心分三层。 第一层(2)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3)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这是过渡。 第三层(4)写蒋氏自陈心曲: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是全篇答话的纲。 第三部分(5)点明全篇主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三、内容理解:
第一节:主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极其特殊的医疗功能,还交代永州之人争相捕蛇的原因。 毒蛇主要异在三处:
1.色彩异:黑质而白章(外形)
2.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用途异:可以---------- 是极珍贵的药材 (药性)
当其租入 (暗示租税之害有甚于蛇)
第二节:简述蒋家三代捕蛇的遭遇。
“专其利三世矣”中的“利”指的是以捕蛇抵挡赋税,这个“利”是用死换来的,利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痛苦和悲伤,这利是用生命换来的。说明捕蛇给三代人带来痛苦。
三、四节: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述说
从蒋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蒋氏面对作者提出的“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何还会“汪然出涕曰”? ——因为他对赋敛极为地恐惧
第五节: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当时真实的现实,更能证明论点;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点明主旨;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写作意图; 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蛇毒”与“苛政”对比, 1.生死的对比:乡邻们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2安危的对比:乡邻们虽鸡狗不得宁焉而蒋氏却能弛然而卧。
3.冒死亡威胁的情况:乡邻们旦旦有是哉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乡邻的“先死”与蒋氏“后死”。
四、总结: 1.写作特色:
1)文章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先叙后议,篇末点题。
中心是写“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一个“毒”字,贯串全文。
全文由叙事写起,因事而生感,由感而发议,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全文始终以毒蛇和赋敛作为对比,以毒蛇之毒对比赋敛之毒,而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这从蒋氏三世甘愿冒死去捕捉毒蛇而不愿更役复赋一事可得明证。此外,还以六十年来乡邻生活与蒋氏三世生活作对比,以逼催租赋之苦与捕蛇免赋之“乐”作对比,以先死与后死作对比等等,对比鲜明,用意深刻,都是在突出赋敛之毒。特别是蒋氏以毒为“乐”,令人深思,也有助于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深入理解。 3)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
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痛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4)语言精炼,形象生动。
本文作为论说文,但不采用一般推理论证的方式,而是有叙述,有对话,有议论,有心理刻画,有神态描绘,具体形象地来说明道理。同时,运用了像“号呼而转徙„„犯寒暑”,“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类的偶句和“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类的散句交错运用,使句子显得整齐而又错综,概括有力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中心:
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5e3aee102de2bd9605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