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

2023-03-27 05:2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埃里希》,欢迎阅读!
埃里希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323日—19803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埃里希·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埃里希·弗洛姆简介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在德国时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他1922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寻找自我》、《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使命》、《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对人的破坏性之研究等。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片面性在于把人性片面地归结为饿、渴、性等生物需求,而实际上人性中还包含着属于社会过程的产物的需求。社会过程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的需求。这里的社会需求是指人的逃避孤独,寻求与他人建立关联的需求。

弗洛姆的心理革命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与拯救原理;二是培育创发性的爱的原理。

他认为,意识是指已被觉察到的人的情感、欲望和经验;而无意识是指尚未被觉察到的人的情感、欲望和经验。某种“社会过虑器”(一是指语言,二是指思维的逻辑方法)阻止了某些情感经验通过它,变成人的意识。因此,改变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创造新的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方法,就成了心理革命的关键。在他看来,一切时代文化中的人,永远面临着一个如何消除孤独、达到与他人结合的问题。“自恋”的方式不可取,惟一可行的办法在于同他人建立起一种融洽的爱的关系,培育自己“爱的能力”。这种爱是“创发性的爱”,是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得到发展的结果,是活生生的生命的流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他强调必须把培育创发性的爱同培育创发性的人格结合起来这只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才能形成,所以,要把培育爱的工作纳入到改变现行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去。

埃里希·弗洛姆生平与经历

19003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和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


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

1945William Alanson Whi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理学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埃里希·弗洛姆学说内容

埃里希·弗洛姆的第一本开创性的著作, 《逃避自由》初版于1941年,弗洛姆的作品的突出性在于既是社会政治的诠释又是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他的第二本开创性的著作,《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初版于1947年,为<逃避自由>续篇。这些书概述了弗洛姆的人性论。而这些理论则是起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弗洛姆最流行的一本国际畅销书是《爱的艺术》,初版于1956年,重申《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等弗洛姆其他许多重要著作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予以发展和作出新的诠释。弗洛姆世界观的中心是他对犹太法典的诠释, 他师从Rabbi J. Horowitz时以及后来在海德堡大学师从Rabbi Salman Baruch Rabinkow攻读博士学位时,和更以后在法兰克福师从Nehemia NobelLudwig Krause时即一直进行此方面研究。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拉比(犹太人的学者),一个大舅舅是著名的犹太法典学者。但是弗洛姆于1926年转离正统的犹太教而转向对圣经思想的诠释。

弗洛姆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是他对圣经故事里亚当与夏娃从伊甸园被逐出的诠释。从他的犹太法典知识出发,弗洛姆指出,能辨别善与恶被认为是美德,而且正统的圣经学者认为亚当与夏娃犯罪是因为违背上帝和吃知识树背离于传宗教正统弗洛姆认为人类的美德是能够采取独立行动和从理性出发建立道德价值, 而不是坚持权威的道德价值。

弗洛姆用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寓展人类进化和存在主义的焦虑断言当亚当与夏娃吃知识善恶树时,他们意识到自己脱离大自然确又还是其一部分的事实。所以他们觉得“赤裸”与“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我,死的必然性,和他们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无力感。不再像动物一样与宇宙成为一体。按照弗洛姆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是所有有罪和羞愧的根源。而对于这一隔离的解决方法则是发展自己独特的人性的爱和理性的力量弗洛姆的爱的概念与流行的观点相去如此之大, 一致与相互完全不可调和。 《爱的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84bad6e5727a5e9856a615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