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
作者:解自忠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9年第10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教学,莫不如此。
所谓“入乎其内”,就是教师认知、进入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仔细揣摩,认真分析,形成认知框架。所谓“出乎其外”,就是教师要跳出教材,将教材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进而在脑海里拓展出一个广阔充裕的空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一览众山、游刃有余。
一、入乎其内——解读文本
备课《李广射虎》一文时,除了研读教参之外,涉足了更多与文本相关的信息。首先了解到:卢纶的这首《塞下曲》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闪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神奇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石矣。”卢纶根据《史记》中这段短短的介绍,写下了著名的《塞下曲》一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清人吴乔曾形象地以米喻“意”,说文则炊米为饭,诗则酿米成酒,其言甚妙。在《史记》中这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一经诗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有艺术魅力的诗歌。诗人用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了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也许是源于对李广祖孙三代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自身挥之不去的悲悯清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颇为褒扬,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广不为人后,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这在王立群的“说《史记》”中,有一段专门的叙述,那就是《李广难封》。这些情节,教学时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但是,作为教师,对李广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和认识。很多学生读过《水浒传》,里面有一个长于射箭的好汉——花荣,人称“小李广”,可见李广成了箭法高超的代名词。自古以来,赞扬李广的诗文并不少见,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都曾写过赞颂他的诗。吃透了这些,李广的形象就会逐渐变得丰满而清晰。
二、出乎其外——运用文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如何通过对文本的生命体验,唤起学生生命情感的涌动,进而走入文本的境界,从而达成理解、感悟、创造的目标呢?那就要在备课时,努力把薄薄的文本读厚;教学时,又努力化繁为简,整合有意义的文本信息,拎出一条主线,使课堂教学清晰、明朗。 在揭示课题,检查预习之后,略读第2节,初步了解李广。然后重点学习课文第3、第4两节。首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谈一谈各自的感受。接着就是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重点渗透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比如: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朦胧”、“影影绰绰”、“蒙蒙”、“警惕”、“搜寻”;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疾风”;用看图的方法理解“拈弓搭箭”。最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李广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出来。从“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体会到李广的胆量过人、机警勇敢;从“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体会出李广的箭法娴熟、反应敏捷;从“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本领高超。最后结合第3、第4节,让学生尝试着理解《塞下曲》,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上到这儿,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如果李广射中的不是块巨石,而是一只老虎,结果会怎样?如果李广射中的不是一只老虎,而是敌军的兵马,那又是怎样的情形?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影片《汉武大帝之李广》,片中正是李广射击敌军兵马时的情形,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分钟,却有着很强的震撼力。学生看完之后,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呀!李广果真是神勇无比,令匈奴闻风丧胆!难怪诗人王昌龄会在《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难怪唐代的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时教师适时补充道:自汉文帝至汉武帝,李广与匈奴战斗长达47年,将近半个世纪,他的一生始终与匈奴战争为伴,他的荣辱也与匈奴战争息息相关。
课上到这儿,戛然而止,学生却是意犹未尽。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丰厚的教学内容、丰沛的教学情感、丰富的文本解读、适度的旁逸斜出……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平实,却又充满了张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e5b60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