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社会学理论困惑的根源

2022-12-25 17:2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古典社会学理论困惑的根源》,欢迎阅读!
浅析,社会学,根源,困惑,古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古典社会理论困惑的根源

作者:李广生

来源:《活力》2009年第15

[ ]文章从社会学科自身的理论承诺与理论原则的矛盾出发,以孔德、韦伯为例对古社会理论内部存在的矛盾冲突与困境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产生与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根源性探析。

[关键词]古典社会;理论承诺;理论原则

一、古典社会学的理论困惑

韦伯晚年曾陷入关于科层制的困惑之中。科层制是韦伯对工具理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作用的肯定,韦伯不仅对科层制管理模式十分欣赏,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理性化的标志之一,可以指导现代社会进一步理性化。然而,晚年的韦伯深深地感到,这种管理模式实施的结果,不仅促进社会理性化进程,而且也使现代人陷入了被严厉制约、丧失自由的境地,因此,韦伯把科层制看做现代人的铁囚笼。韦伯关于科层制的困惑,不仅在于科层制在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必要性及其负面效应的矛盾,而且还在于他的社会理论负面作用的矛盾。韦伯以人的社会行动和行动的主观意向作为社会研究的出发点,其中表达了韦伯关心人,从真实活动着的人出发的基本愿望。晚年的韦伯发现,科层制理论不仅是对西方社会管理体制的理论概括,而且起到了引导西方制度向更加分级化、非人化的方向发展的作用,这与韦伯的本意是不一致的。

孔德也遇到了类似韦伯的困惑。孔德是一个严格的客观实证主义者,他创建实证社会学就是从批判形而上学的玄秘语言来解释世界。因此,“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孔德实证原则的最简表达。然而晚年的孔德却深深的沉入人道教的表象之中,他淡化了实证原则的客观,把情感体悟、价值理想等主观因素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什么孔德从排斥主观情感的实证原则转向了以主观情感为基础的宗教立场?人们对此感到困惑,孔德自己也常常因为这种变化而困惑。

二、困惑产生的根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德是对自己理论原则变化的困惑,韦伯是对自己理论作用的困惑。虽然这两种困惑内容上不同,但引起这两种理论困惑的原因却是相同的,理论承诺与理论原则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孔德那里体现的最明显。作为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宣布:社会学是一门立足经验事实的、从整体研究社会科学。其中包含着社会学最基本的理论承诺和理论原则。其一,社会学不能脱离经验事实而抽象地逻辑推论,以有别于形而上学;其二,社会学要对社会开展综合性研究,以此来区别专注社会个别层面的其他社会科学;其三,社会学要用客观性的方法揭示社会生活的必然规律。

经验事实出发,社会开展整体性研究,这个理论承诺同用客观方法把社会学建成科学理论原则是难以解决的矛盾。即使不明确提出要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生活,仅从经验事实出发这一点主张就决定了社会学一定要把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从经验事实出,经验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这就从出发点和立足点上决定了社会学不可能仅在社会生活的哪一特殊方面或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哪一个方面作出确定的选择。一个完整存在的事物一定是具体的、有其历史展开形式的,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具体的具有歷史形式和历史过程的整体,不可能是仅有客观性而没有主观性的。因此,对于社会学来说,除非放弃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研究,则把社会学建成仅仅追求客观性的科学是不可能的,正是主客二元的思维原则矛盾导致了孔德、迪尔凯姆乃至韦伯的困惑。

三、根源分歧存在必要性的分析

面向经验事实,建构一个不脱离经验事实的新学科,这是社会学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理论,正是这个承诺使社会学同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然而,正是这种对立、排斥的关系使社会首先在传统形而上学中获得了自身规定性,如果社会学的经验性承诺具有思维逻辑的必然性,么整体性承诺则因经验性承诺而获得了现实的必然性。整体性承诺不仅有经验性承诺而引入的现实基础,而且也有来自社会学学术背景的思维逻辑性。社会学创建之时,正值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实现了充分分化,社会学先驱者们面对这种对社会生活分析方式,学术视野不断分化的趋势,要想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学科,最佳选择莫过于反其道而行之,即以整体性的理论视野来看待实际原本是整体的社会过程。

如果社会学的经验性承诺和整体性承诺有思维逻辑和现实基础的两种必然性,那么表明这两个承诺是不可或缺的。既然经验性与整体性两个理论承诺是不可放弃的,那么是否意味着与之相矛盾的、追求客观性的二元论理论原则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呢?孔德和迪尔凯姆等人那样坚定地坚持追求客观性的理论原则,也有其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演化的逻辑根据。社会学初创时期,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新兴资产阶级急欲加速其进程的历史时期。工业化的本质之一就是人征服自然,以空前的力量掠夺自然资源的社会程。追求客观性的二元论原则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对立关系在社会理论构建中的反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论演化的逻辑关系来看,“在主客对立关系中追求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定性这一理论原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社会学初创时期有必要把社会生活首先作为一个外在的对象加以研究。当人们选定一个事物开展认识活动时,首先展开的是对象性的,在关于对象的认识活动达到一定发展程度之后,人们才开始在自我与对象的关系中反思自我,并进一步思考自我与对象的关系。社会学初创时期严格坚持客观性原则,事实上似乎是认识发生的初始阶段。其次,在主客二元对立中追求客观性的理论原则,还与社会学初创时期的理论发展程度有关。理论原则的转变实质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社会学先驱们把目光转向经验现实后,他们面对着大量的处于剧烈变化中的新社会现象,还未来得及对理论原则做出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建构新理论原则或新思维方式了,只好按照延续千年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确立社会学的理论原则。

综上可得出:经验性和整体性的理论承诺是不可抛弃的,否则社会学就会失去自己的特殊性;在主客二元对立中追求客观性的理论原则是应当受到质疑的,尽管这个原则有其社会现实根据和思维逻辑根据,但这个原则同社会学的两个基本承诺是有矛盾的。社会理论承诺与理论则的矛盾,不仅使现代社会学陷入了种种困境,同时也使现代社会学蕴涵着自我否定的张力。面对诸多困惑,20世纪中叶逐渐兴起的后现代社会学展开了深入思考,并为摆脱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做出了丰富的探寻。 (编辑/李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118d1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c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