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于连形象分析

2024-03-05 20:2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与黑 于连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红与黑,于连,形象,分析
于连的悲剧人生

——《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奠基人司汤达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意义的作品。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于连这个形象,这个个人奋斗者是世界文学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他不仅反映着当时社会关系的两极对立、矛盾冲突,而且显示着真与假、美与丑的性格二重结构。于连究竟是个人主义野心家,还是一个反抗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英雄,是人们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于连的性格是多元多层次的,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既有突出的坚定性,又有复杂的矛盾性,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坚定的个人反抗精神

于连是一个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艺术形象,出生于家境贫穷、生活困苦的小锯木厂主家庭。他聪明、干练、敏感、倔强,具有火一般炽热的性格和强烈的自尊心。他极端不满自己现实的处境,热烈追求个人的自由、平等。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想凭自己的才干,成为拿破仑式的英雄。他充满激情地说:“一个富有热情的心灵,应该有所发明和建树。”他身上强烈地表现出平民的反抗意识和小资产阶级个人进取的野心。于连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他虽然表面长得文弱,但是“心里竟藏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外表和内心的强烈反差,是于连形象的一大特点。他有毅力,敢于行动,这是其主导方面,犹豫不决是暂时的,最终要被他的决心所克服。于连的两次恋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有力冲击,对平等自由的恋爱和婚姻的大胆肯定,是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热情讴歌。在于连的一系列性格冲突中始终贯穿着一根追求个人自由发展的性格坚定性的红线。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而自我意识在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

二、双重的、矛盾的性格

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两重性元素主要有: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的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正直与虚伪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神学院中;雄心与野心、反抗与妥协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德·拉莫尔侯爵府中。于连的内心是自卑的,然而他又不能忍受这种自卑。不堪受辱的内心,受人歧视的社会地位形成了于连自尊、怀疑、敏感和积极反抗的性格。在德·雷纳尔市长家,他最初对德·雷纳尔夫人示爱并非真心,而是为了维持自尊这一“职责”。“想到这个职责如果不履行,他就会成为笑柄,或者不如说,会产生自卑感”。用爱情来衡量自己价值的心理,使他本来就极强的自尊心变得更为敏感。在于连和德·


纳尔夫人的爱情纠葛中,自尊使他要求得到真正的爱,自卑又使他得到了这种爱也不敢相信,他没有足够的勇气采取大胆的行动,所以他才会那么迟疑。于连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当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就会导致自卑感,而这种自卑又激起了他强烈的自尊。

物欲世界泯灭了于连的正直和善良,毁灭了于连的人性之美。于连短短一生的经历,说明了在森严的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和僵死的门阀观念面前,下层青年无论才华多么出众,其向上爬的野心决不会得逞,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而对于连而言,最后他所表现出的“当不能骄傲地活着时,就骄傲地死去”的崇高悲剧精神和被砍头的结局,却使他抛弃幻想,走出假象的陷阱,恢复真实的自我,展示了一个平民冒险家的尊严。于连这一典型形象的反抗 - 妥协 - 反抗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复辟时期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0ee9c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