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有迹可循育儿三阶段必不可少》,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有迹可循育儿三阶段必不可少
凤凰网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在哪个阶段是最重要的?
赵伟志:父母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通常说龙生龙,凤生凤,指的就是这个概念。孩子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所有的观点、感受全部从父母那里获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整个的人生永远是第一要素。家庭环境的创造,对孩子的正向人格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未成年人的教育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婴儿养性,这通常是指零到六岁这个阶段,实际上这个零也包括受孕的时候。怀孕了之后,母亲性情平稳,多去看一些正向的东西,保持平稳的心情,会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而悲观的、负面的的情绪,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在孩子没出生之前,父母的影响就已经决定了他出生之后的基本条件。
这个阶段格外重要,通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个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孩子将来成功与否的基本的、基础性的东西。这个部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得到足够的、正确的、健全的爱,另一方面是得到充分的被认同。尤其是后者,中国的家长通常会拿着自己的孩子短板跟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没有给予自己孩子充分的认同,这种情况下通常很多孩子的自我接纳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就会比较弱。
家庭教育中的第二个板块叫童蒙养正。童蒙养正泛指6到9岁这个年龄段,这是价值观形成非常重要的阶段。前面说的婴儿养性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孩子有更多地自由,自由比全面更重要。而到了童蒙养正的阶段,主要是指如何帮助孩子形成正面的思维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能量,看问题看正面。《易经》里面有第四卦叫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指孩子到了启蒙这个阶段,应让他去以正面的态度,以正向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孩子的习惯养成就处在这个阶段。比如十岁之前有没有让他大量的阅读,词汇量是不是丰富,决定了后面这个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个部分叫少年立志,前两个阶段的重点是陪护,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陪伴了。这个时期是孩子的少年时期,青春期初中和高中,尤其是初中非常关键。如果前面两个阶段是打基础,到了青春期就要开始引导他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个阶段主要任务还是家长,别指望学校的老师,虽然有的学校有这种科目。学校和家庭,教育任务是不同的。
将来带来什么好处等。要思索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单纯说要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西方的孩子到了这个学龄就开始做人生规划。有出息的人,或者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春期的时候立的志。按照发展心理学,到了青春期,应该帮助孩子把这个部分发展出来。这样能很好地解决青春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个问题。据现在调查研究,青春期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个现象非常普遍,高中能达到85%以上。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学,或者说不知道学习对人生有什么价值。也就是说学习意识没有被唤醒,俄国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谈到这么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可见唤醒的重要性。
婴儿养性和童蒙养正是基础,少年立志这是关键。家长一定要清楚在什么时间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把孩子的教育做起来。其实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孩子教育的责任归属一定是家长。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这个问题,不再单纯的依赖学校,而是主动的去配合学校。家长除了推动孩子的正向发展之外,还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催化和媒介、桥梁,可以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以便更正确的言传身教。所以我个人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定是主导的角色,而且是最关键性的因素。
以心理和行为干预为目的的适当体罚是可取的
凤凰网教育:你怎样看待中国家长体罚孩子?
赵伟志:坦诚的说,我小的时候父母也老是打我。我想,对于体罚,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动机上来看,都是为了孩子好。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并不主张以体罚为唯一手段,我更不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概念。比如在美国,它不主张,也不提倡体罚,甚至体罚会成为法律的一个制约手段。但是在英国,它就会主张适当的体罚。但这种体罚它是以正面管教为主导方向,而不是以伤及心灵为目的。适当的体罚,比如罚站或者戒尺打他手心,这种意思是惩戒,惩戒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借这个机会去打的话呢,我是不主张的。
主观上我不主张体罚,但可以适当地用一些行为干预的手段,约束一下孩子行为,通过外在行为,内化到他的心智模式的健康良性发展。但是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的,千万别断章取义,把这句话认为是我主张体罚,这不是我的本意。我不主张体罚,但是当孩子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之下,要适当的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在干预一些学生的时候,你比如说这个孩子不想上学了,做很多工作都做不通,可以适当地进行行为干预。孩子两三岁、四五岁的时候,有任何要求家长都会满足,或者不讲理的时候家长也不加制止,那么等孩子长大了就约束不了了。归根结底,我不主张体罚,但是因人而异吧。
青春期的“叛逆”和“不听话”其实是家长的错
凤凰网教育:家长应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呢?
赵伟志:大家一谈到青春期,首先会想到“叛逆”二字,在这个词上我是有一些个人观点的。所谓的叛逆是指孩子主观上不听家长的话,在这个点上,我觉得是不公平的。我认为青春期不应该叫叛逆期,而应该叫迷茫混乱期。青春期的孩子从个人观点上认为,他长大了,因为长大了对孩子来说,是个幸福的事情,因为大人可以主宰自己,他愿意长大,所以男孩子会开始模仿抽烟,或者女孩子开始打扮自己。因为他觉得从心智上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成年人了,他是渴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可是他有长大的想法,但并没有大人的心智模式,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考虑事情,掌握人际交往的准则。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迷茫混乱。青春期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心理的变化和生理的变化。如果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引导,那么就会影响到他的学业。因此我们把青春期这个阶段,给它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叫弯道超车。也就是说青春期这个阶段,上来就上来了,可能下来就下来了,这个阶段是个最关键的时候。
通常这个阶段,孩子会表现会出现一些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离家出走,对抗,甚至是网瘾、早恋等情况。加上现在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又多,同时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富裕,更多的孩子,在这种时代特征的环境下更开始混乱了。去年国家教育部到全国各个地方做了关于学习动力的调研,发现到了小学四年级以上,有30%到40%的学生会表现出学习没有动力。到了初中会更严重,而初中到了高中会更厉害。作为父母如何在孩子的青春期正确的懂孩子,并且顺势把内在的动力转变到对学习的需求方向上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学生知道他为什么学、端正了学习态度的时候,不仅安全的度过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更把这个动力变成一种学习动力。
赵伟志: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怎么做呢?比如说吃了晚饭后在外面溜达,或者假期里面带着去一些大城市或者人多的地方去,然后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你看社会上这么多人,有的是经商的,有的做警察,有的是医生,这社会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对你来说,你将来要过上一个什么样子的生活呢?这个部分不着急有答案,这个部分叫唤醒他,唤醒他要对他的将来开始进行探索。这个问题不是问一遍就不问了,而是要隔三差五的问,而且问这个问题要深入的探讨下去。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在孩子身上。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不要紧,他有可能说我将来要去当个农民,或者将来我要去经商,这些问题都不要着急下结论。而应该说很好啊,你开始为自己着想了,你可以怎么去设计设计呢?到了青春期,家长需要做的是陪伴着他,对他的将来进行启发性的描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同时家长还要做另外一个事情,我认为这个比第一个事情还重要,是家长一定要去引导孩子,看他自身上有哪些优点。我曾经在家长的课堂里面让家长去写孩子的一百个优点。把这些优点告诉孩子,他会慢慢有自我认同,自我接纳的能力因为他将来的人生一定是用他的优点去创造的。认同他的优点,然后他就会内化,然后同时让他去思考,你的这些优点,能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提供帮助呢?你的这些优点如何去扬长呢?这样就会更有针对性。
第三个部分叫避短,看看身上有哪些短板。 15岁之前,家长一定要让他知道孩子身上有哪些短板。当他认识到的时候,他会自我管理自己,也叫个人成长。我认为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而且很重要。并且这三点,不论是什么受教育程度的家长都能去做,也能做到。关键是家长和孩子要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要觉得孩子是你的私有产物。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一定要建立在平等、自由和尊重的基础上,因为这种关系会让到孩子更加有动力。所以当你还用父母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管理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掉到情绪里面去,所以我觉得关系大于管理。而我们中国的家长非常容易在这个关系中错位,就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得听我的,经常有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种说法就暗示了一种帝王主义,我说了算,你得听我的。这种关系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反而会形成对抗和叛逆。
以考大学为目的的人生规划不是真正的规划
凤凰网教育:比起我国的家庭教育,国外的家庭教育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赵伟志:我们去看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它首先建立在一个平等自由和尊重的基础上,他们的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培养成最好的他。我们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是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所期待的人,所以会把一些主观意识加在孩子身上。动机是好的,但是结果发现不行。比如说中国的很多孩子,可能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高分低能,所以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自己适合的工作,甚至选专业都选错了。
很多人读大学,目的是为了找份工作,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善的自己,让自己过的有尊严、有体面,更多选择的机会和空间、权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会更认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最好的他这个理念。也就是说父母要都期待孩子出息,这个本身没有错,但你说乔木有出息还是灌木有出息?我觉得个人只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个人只要努力了,对自己人生负责任了,并且努力的过程中他没有走偏路,那这个孩子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不要把孩子变成替父母完成某一个部分价值的荣耀的工具,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它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只能成为最好的他。
但回过头来说,中国的本位的东西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说孝道、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传承等,还有儒家思想的文化浸润、文化沉淀,我非常认同。把上面我说的方面和这个结合起来的话,我会觉得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503306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