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地震周年祭:沉下心来,为了忘却的纪念] 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欢迎阅读!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于是前些日子“地震周年祭”纷纷一跃成为各大报纸网站的头条。那些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还再被人们一遍遍地传诵,那一声声慷慨激昂的呼唤呐喊还依稀地回响在耳边。当历史翻开2008年这一页时,最醒目的不是北京奥运,而是这次灾难!所有人为之动容,无数人为之落泪,中国在那一刻空前团结,世界在那一刻感到了来自东方的震撼。
但是,坦白地讲,有多少人真正感受到了地震的影响?答案只是少数人,那些身处灾区的群众,那些有亲人朋友被地震夺取生命的人,那些深入灾区的领导人、媒体人、救援队、志愿者……更多的人对于地震的印象永远只是那些影像资料和文字报道,这是事实。
不管其他多数人(那些有切身经历的少数人除外)“强调”地震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怎样刻骨铭心的印记,我只坦承自己,我只能算是个“旁观者”,自己和亲人朋友的身体依然完好。虽然看到那些影像那些文字,我也会动容,鼻子会酸,眼角会湿;虽然在班级捐款之外,我又到银行往捐款帐户捐了50块钱,但我依然坦承——我是一个“旁观者”。不是自己如此麻木不仁,也不意味着我会无动于衷。而是地震之后,我依然是我,我的生活依然还在原来的轨道上,触动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深。
但是有的人生活已经严重偏离了预定轨道,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想重复那些事迹和呐喊,只想沉下心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关注一下这次周年祭,这场为了忘却的纪念。
有可能流于形式的“周年祭”难道成了一场“周年庆”?
的确,经过了全国上下一年的努力,灾区的重建工作稳步进行,巴蜀大地在逐渐恢复它往日的勃勃生机,这是值得欣喜的。但仅仅是一种欣慰而已,灾区的人民究竟多久再能扫除心中的阴霾,谁也说不好。为数不少的明星和企业老板灾区,举着“慈善”、“慰问”的大旗赶赴灾区。这其中必然有作秀宣传的商业目的,但如果百姓真的从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实惠,也没什么不好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取所需,也无可厚非。只是除了在场的观众呵呵一乐之外,又留下了什么呢?
来到这里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明星老板,还有一些真的抱着良好祝愿来的文艺工作者、运动员。还有呢?还有的一些游客,北川县城成了他们留影的背景。不论这些游人抱着怎样的心态,只是有多少人会将这样一幅场景和“周年祭”联系在一起?你见过美国“911”纪念日上有类似的活动吗?如果我们只是“旁观者”,就让我们沉下一颗颗浮躁的心,站在一旁默默的祝福祈祷吧。过多的掺杂了各种动机的周年祭活动,只会让周年祭流于形式,悲哀地变成了一场“周年庆”,而全然忘了这块土地上曾饱受创伤的主人。
“周年祭”前的数字能从“一”加到几?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地震一周年祭,两周年祭……这样的周年祭会持续多久?但是总有一天,它会慢慢淡去,沉在人们的心底而不再掀起波澜。这就是一场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方面,我们希望从地震中找到的那份民族凝聚力,那种“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和坚韧,能够常驻人们心中。另一方面,我们又衷心地希望灾区人民能够尽快走出阴霾,忘掉伤痛。周年祭的意义正在于此。周年祭前的数字能加到几,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什么,内化了什么。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永远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的主题。
“周年祭”,祭在心灵,所以请商业走开
想起南方周末上的一篇评论——《地震博物馆工程可否请商业走开》。我要表达的观点就是这个意思。地震博物馆的天价预算,让人质疑。这究竟是一个敬拜生命的圣地,还是一个给政府扩充脸面的政绩工程,或是一个招揽游客的创收景点?
同样,“周年祭”应该是一个宁静的祷告,而不是一场喧哗的秀!这里应该是灵魂休息的净土,而不是竞争激烈的商场。将商业元素拒之门外固然不现实,但倘若因此而冲淡了周年祭的主题,甚至商业化大行其道,我忍不住想回过头来问一句:这就是“以人为本”吗?既然要搞周年祭,就应该沉下心来,洗去那份浮躁。这里更需要的是一颗颗质朴沉静的心,而不是一条条打着广告的宣传横幅。
地震一周年祭已经过去,说得太多像是马后炮。但是明年还会有两周年祭,以后还会三周年,四周年祭……“旁观者”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记住该记住的;“当局者”要做的就是昂起头来,忘记要忘记的。因为我们所要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值得敬畏的生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465f6f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