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校勘》,欢迎阅读!
杜诗《赠李白》校勘
《钱注杜诗》卷一:“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一作食迅)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一作买)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一作未)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诗详注》:“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工部诗集辑注》:“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一作籶)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对比以上版本,可知《赠李白》一诗中存在倒文“腥膻(羶为古今异义)”与“膻腥”、“青精饭”中的“精”、“大药资”中的“大”、“亦有梁宋游”中的“亦”存在异文。
《杜诗详注》仇兆鳌注:“《抱朴子》‘为道者必入山林,欲远腥膻而即清净也’。‘《周礼注》犬腥羊膻’。”《杜工部诗集辑注》朱鹤龄注:“言腥膻非己所堪,宁不饱其蔬食。”《辞源》中指出,虽“腥膻”与“膻腥”都有“难闻腥味”之意,但“膻腥”作为名词用时,为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习或其所建立的政权等的蔑称。杜甫在此诗中所说的“野人对腥膻”是将自己称作“野人”,是自谦的说法,并没有蔑称之意。因此,原文应作“腥膻”。
《图经本草》注,“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食迅 饭法,用南烛草木叶,杂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钱注杜诗》钱谦益注:“食迅 音信。食迅 之为言飨也。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今饭之名耳。”皮日休诗:“半月始齐青食迅 饭。”由记载可以看出,青食迅 饭的做法是存在的,并且从其他诗人的作品中可以印证“青食迅 饭”一词的存在。因此,“岂无青精饭”中的“精”有可能为讹误。
《抱朴子》 :“览金丹之道,使人不复措意小小方书,然大药卒难办得。又日:余受金丹仙经二十年,资无儋石,无以为之。”《丹书》 :“抱阳山人《大药证》曰‘:夫大药者。须炼砂中汞,能取铅里金。黄芽为根蒂,水火嫁功深’。”
由此观之,大药指的是金丹。“买药资”中的“买”为讹误。
《新唐书·杜甫传》:“尝从白与高适过汴州,酒醋登吹台,慷既怀古,人莫测也”。《唐书·李白传》:“白与高适同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既怀古。杜公在粱宋,亦与白同游,有《遣怀》、《昔游》二诗可证”。《李白年谱》:“天宝三载(744年)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秋,与杜甫在洛阳相会,二人从洛水至黄河,经过广武山(今河南),李白留诗《登广武战场怀古》”。《唐书》:“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贞观二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诏改东都”。因此,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后,打算一同游梁宋(在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杜甫在后来的诗文中回忆与李白同游“梁宋”的情景,《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此叙高李同游之兴。《昔游》:“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高适《宓公琴台诗序》云:“甲申岁,适登子贱琴台,赋诗三首。”《古大梁行》为当时所作。
综上所述,李白与杜甫一同出游“梁宋”等地,“未有游梁宋”违背了真实情况。此外,从后文“方期拾瑶草”,即杜甫打算与李白一同游“梁宋”,但愿能拾到仙境中的瑶草,从中推断“未有游梁宋”不符合杜甫的真实愿望与行动。因此,“未有游梁宋”中的“未”为讹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3a78dfeefdc8d377ee32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