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

2023-05-07 19:24: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文学史,外国
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3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4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 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巴罗克文学──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巴罗克文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7、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发生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动,因青年剧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其杰出代表为青年歌德和席勒。这一运动政治上追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文学上崇尚感情,反对古典主义,歌颂自然。狂飙突进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叛激情,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局限,到80年代中便衰落了 9世纪病──亦称时代病。19世纪初期,欧洲有不少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既厌倦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习俗和冷酷的资本主义文明,又脱离人民,看不清前途,于是陷入忧郁、孤独和悲观失望之中,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后流行的一种典型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

12多余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特殊的艺术形象。他们反叛贵族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要求变革专制农奴制的社会现实,但又远离人民,因而找不到出路。于是,他们忧郁、苦闷,最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他们是贵族革命时期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到后来则逐渐丧失了进步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5迷惘的一代──一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名称源出于美国女


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作家斯泰因,后由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引用,遂成为一个文学派别的名称。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团体。其共同特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因而思想消沉颓丧,对人生感到迷惘。他们讲究艺术表现方法,文体含蓄简约,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一代美国青年作家。这些旅居欧洲的作家大多参加过战争或接受过军训,战争的残酷使他们震惊,战后的商业化大潮和保守主义盛行使他们失望,愤焦虑之余看不到人生出路,于是纷纷著文反对战争,抨击时弊,悲叹命运,流露出幻灭后的虚无颓废情调。美国女作家斯坦因曾对海明威说“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后者将此语印于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由此得名。这派小说家中的知名者除了海明威,还有菲兹杰拉德和托马斯•沃尔夫等。

16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前期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著者有艾略特的《荒原》、比利时梅特林克的《青鸟》等。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年提出来的。它刻意挖掘并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强调间接暗示和诗歌的音乐性,用有声有色的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象征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定名于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先驱是法国作家波德莱尔,主要成就是诗歌。象征主义喜欢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着眼点不是描写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主观的幻觉;喜欢用象征、联想、暗示、烘托等手法来表现内在的“最高真实”,重视雕塑美、音乐美和朦胧美,追求扑朔迷离的神秘境界。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再次掀起高潮。此时的象征主义诗人力图超越个人情感的局限,用作品反映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成就更高,影响更大。前期代表作家是法国的马拉美、魏尔伦和韩波,后期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英国的艾略特、爱尔兰的叶芝、俄国的勃洛克、美国的庞德等。 17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18、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19“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16638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b.html

相关推荐